工业项目落户要占用土地,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要以土地为载体,新农村建设也要土地作平台支撑,但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不能动摇,耕地“红线”犹如雷池不可逾越一步。
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示范县之一的汶上县,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通过旧村改造,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腾出“ 空心村”旧宅基地,盘活了农村土地存量,增加了土地供给,探索出一条既保护耕地又保障发展的新路子。2009 年,汶上实施的7个挂钩项目,节省土地1440亩,周转用地指标1300多亩。目前,汶上正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 处,整合村庄 90 个,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 1.2万亩,接近原村庄占地面积的一半。
用地指标周转使用
建设用地紧张,是当前各地发展经济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但汶上却能将用地指标在济宁市范围内周转使用,今年已周转用地指标 1300 余亩,不仅支持了本地建设项目,还支持了济宁两个县区的项目建设。
这主要得益于汶上推行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验”。据汶上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如修介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就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节约集约用地。
2008 年,汶上就开始了土地“挂钩”的尝试。义桥乡驻驾圈村、沈营村两个采煤塌陷村庄搬迁,纳入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试验,节约土地569亩,让汶上尝到了土地“挂钩”的甜头。汶上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胡新春介绍说:“节约土地指标支持了城乡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90 多亩地支持县一中建设了新操场,康驿、郭仓两个乡镇工业项目各用了100亩,还有一部分用作经营性用地,进行了招拍挂。土地复垦后全部成为旱能浇、 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成为附近产量最高的农田。”
今年汶上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挂钩项目区22个,全部建成可节省土地8000多亩。
汶上县委书记赵东升颇有感触地说:“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比重过大,而且土地利用粗放现象也比较突出。以汶上为例,过去村庄缺少规划,农村居住区人均用地普遍超标,据测算人均达到0.37亩,大大超过了《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人均0.225 亩的最高限度。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现象比较普遍,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以挂钩为突破口,拆旧建新,可以从农村盘活大量用地指标。 ”
汶上因此规划将全县493个行政村,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合村并点,建设 97 个新型农村社区,预计可节约土地8万亩。胡新春说:“这不仅可弥补汶上农村住房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等用地缺口,还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
旧村“蝶变”
4月30日,走进汶上县白石乡寨子社区,4幢崭新的居民楼呈现在记者面前,王家寨子、陈家寨子 244 户农民已经搬进新居。 而这两个村的老房子已不见了踪影,挖掘机正在对旧村实施复垦,复垦后将承包给农民搞种植。
白石乡党委副书记张锐兴奋地介绍:“寨子社区由王家寨子、陈家寨子等5个村合并而成,可节约用地420亩。二期工程现在已开工建设,7幢居民楼、老年公寓、社区服务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等将于今年8月竣工,9月底完成旧村复垦。昔日脏乱差的旧村将被服务齐全的社区取代。”
汶上对挂钩项目区实行补偿制度,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用地指标按每亩不低于 10万元的标准在济宁市范围内有偿转让,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区内拆迁、安置、补偿、复垦和挂钩项目的申报立项等工作。因为有这块补偿,村民朱道海花了不到2万元,一家人便搬进了 105 平方米的新居。朱道海高兴地说:“还是住小区好,干净,安全,又方便。”
胡新春告诉记者:“我们目前已收到挂钩资金5000万元,现已下拨给社区示范点3300 多万元。这些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一律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
汶上县县长孙琪告诉记者:“土地增减挂钩不仅解决了土地供需矛盾,又能解决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启动资金问题,促进了农村住房建设。”
“挂钩”需因村制宜
汶上依据乡村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探索出三种以“挂钩”为平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迁村入镇型,将中心镇周边村向镇驻地集中。如康驿镇康达社区,计划将周边康北、周庄、黄庄的960 余户近3500人集中搬迁到社区居住,可节约土地600余亩。社区建成后,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完善,健身广场、园林景观、绿化亮化等公共设施齐全,将成为农民的生活乐园。
——村企联合型,将经济园区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南站镇任庄等6个村庄位于汶上县经济开发区内,村庄布局散乱,制约了园区的扩张发展。规划建设路通社区,通过整村拆迁,可容纳回迁村民以及开发区产业工人18000人居住。
——迁村并点型,偏远乡村尽量向交通便利的村庄集聚。如杨店滨湖社区,整合王村、张楼、杨店等 10 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社区竣工后,可节约土地2000亩。
为确保增减挂钩稳步推进,汶上对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分析,科学选点,充分论证。同时,分期分批编制了挂钩项目区的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农田保护、生态建设等10余个规划,保证项目区、拆旧区和建新区位置与规模的科学定位。还根据土地性质,对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及时合理进行权属确认,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汶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让农村旧宅基地“复活”,突破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土地制约瓶颈,将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