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谷歌走定了。
特别是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严重关注于前,美国国会就谷歌事件召开听证会于后,我就基本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举一个相似的例子,英国籍毒贩阿克毛·沙伊克在中国被判处死刑之后,英国首相布朗和外交部迅速以高姿态介入此案,我当时就下了判断:阿克毛死定了。原因极其简单,中方会把这种介入当成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显然,有着百年半殖民历史、目前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绝对不会接受这种赤裸裸的“干涉”。
很快,国内就有论者把谷歌事件往政治事件上牵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谷歌想干什么》,指责谷歌“向中国提出了政治要求,而这种事情通常是大的商业公司极力避免的。”我们如果愿意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会发现,其实就是谷歌抱怨他的商业行为(搜索)受到了政治干扰(对搜索结果的审查)。显然,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社会,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两者不说泾渭分明,至少也该小心翼翼的剥离。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谷歌事件就不可能发生;就算它真的不幸在5年内被百度淘汰,就像李彦宏吹嘘的那样,那它也只能埋怨自己功夫不到家。
谷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座右铭,“不作恶”。这是谷歌的理想,当然,也可以把这当成谷歌做事的底线。关于这三个字,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有比较精彩的诠释,“谷歌的目标不是把一切都变成赚钱的工具,而是改变这个世界……我们的出发点不是赚钱,而是我们存在怎样的问题。”从这一点看,谷歌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公司。多诡异啊,在我们看来,一家上市的商业公司,怎么可能把“赚钱”两个字放在一边,而企图“改变这个世界”呢?更为诡异的是,他们的董事会和股东居然容许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
中国不乏谷歌这种大块头公司,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力、中国电力……我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这些国有垄断企业无偿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却对社会责任缺乏起码的担当。不久前媒体暴露,中石化被指以每升2.4元的超低价格出口成品油,而北京93号汽油是每升6.66元。消息传出,舆论大哗。
曾经我们认为,追求利润、赚取白花花的银子是一家商业公司唯一的目标。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有垄断企业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但我们现在发现,居然有公司不屑于这样做,至少是把这个目标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在我们眼里,这样的公司简直就像是一个异类。所以,百度首席产品设计师孙云丰才会发博指责谷歌退出中国是“市侩”,金灿荣教授才会怒斥谷歌“太狂妄”——在他们看来,我们都在一个粪桶里抢屎吃,你现在捂住鼻子退出去,而且还声称粪桶里的屎很臭,这不是“市侩”是什么?这不是“狂妄”是什么?
中国商业公司永远无法理解谷歌的所作所为,更不可能将谷歌的理想当做自己的追求。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理想和追求太沉重,还不如赤裸上阵,圈到更多的钱和地盘——反正在潮水未退之前,谁也不知道谁是裸泳者。
作为一位普通中国网民,我们对谷歌事件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因为哪怕你到谷歌北京总部去献上一束花,都可能被斥责为“非法献花”。对于我来说,唯一可行的是,在写完本篇文章最后一个标点后,把自己电脑的IE首页换成谷歌,当做对这家不肯沉沦的公司一个默默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