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经济总量年平均增长11.9%,实现了迈越式发展和历史性飞跃。“十一五”期间,以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为标志(2007年),芜湖由生存型阶段开始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随着发展阶段变化,产业结构进入重大调整期,使芜湖“十二五”期间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市GDP总量已居全省第2位,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仍处第3位,2008年三产增加值只有256亿元,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在省内17个城市中列第12位,与长三角城市相比,三产比重最低;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推进同第三产业发展不到位特别是和服务业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十二五”芜湖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但第三产业发展与芜湖整体水平不相称。目前,芜湖第三产业中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部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5%,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6%,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34%,其中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分别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3.9%和4.9%。
三是社会进步同第三产业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十二五”期间,芜湖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为其提供支撑,尤其是研发、设计、物流、营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已成为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这样三大矛盾,用发展的眼光看,芜湖“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既要保持和巩固已有工业化成果,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外包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也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