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与“棒杀”的辨析


     刚取回的报纸搁在凳子上,我瞟了一眼,发现两个大字“棒杀中国”?!我先是一愣,接着疑惑起来。再定睛一看,原来是“捧杀中国”。“棒”和“捧”字形很相近,在光线不好,走马观花的情况下容易混淆二字。接下来,我就在思考了:“捧杀”和“棒杀”有什么异同?在什么语境下使用呢?

  琢磨了一会,又去“百度”了一下。

  “捧杀”有两个注释:1、捧杀此典故出自《风俗通》:“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先生5月9日在辞职启示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原话:“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 意思就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在旁边那些人给你马鼓掌的人,爱之者就是害之者。也就是捧杀。

  2、释义: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033页。

  “棒杀”也称“杖杀”是一种由木棒将罪犯打死的法外酷刑!南北朝时,陈朝首开棒杀先例。

  “捧杀”先给你灌迷魂药,在你飘飘然时,可能也就开始了失败、堕落。是糖衣炮弹。“棒杀”则是一棍子打死,没有什么甜言蜜语给你。结局是差不多的,只是过程不一样。

  所以呢,现实生活中既要注意不要被捧杀了,更不能被棒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