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住房困境的解决办法
上一篇文章讨论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面的责任,并提出了“许多地方政府在2009年都没有完成保障性住房的投资计划,不单是失职,更是2009年楼价快速上涨之后引来普罗大众诸多不满的重要原因”。今天我想补充说一说解决当下高楼价危机的当务之要。
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住房的需求短期内无法增加有效供应来实现满足,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如果来分流部分需求。中高端的市场,由于消费者拥有较强的消费力,这部分可以通过商品房市场实现供求平衡,当供不应求时,房价的上涨可以消化多余的购买力,同时也可以抑制过多的需求。低端市场完全是刚性需求,政府只能通过大量快速的投入来满足这种需要。至于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介于两者之间,问题则相对复杂。正式因为他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政府才出台了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半市场,半行政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看似合理的梯级消费市场。但是,当前有许多学者反对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这类型产品。我也同意,主要原因是这种限价产品根子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是对同样通过商品房市场购房来满足住房需求的广大中产的不公,是放弃“倡导效率优先的”,鼓励的是稍微落后不如进一步落后。
试想,同样是中等收入家庭,一个是像“海萍”哪样穷一生积蓄,当一辈子房奴才换来一套住房。而另一个则可能是因为条件的细微差异,暂时没有机会当“房奴”的,最终以4~6折的价格获得同样的住宅。之前拼得辛苦的可能因为早买成了“重度房奴”。稍慢一步的可能就捡了个便宜成为“轻度房奴”。真是来得早不入来得巧。至于经适房小区有不少开车的腐败行为我们就更不用讨论了。
其实,中产的购房应该分阶段逐步完成,逐步完善。二十来岁大学刚毕业的应该放弃立刻买房的“过高要求”。在有能力购房之前,完全可以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不少人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租售回报太低,大部分地区都租金年回报只在3%以内,不少更是低于2%,这不正说明是租房住比买房住划算吗?所以应该鼓励年轻人选择对储蓄要求更低的,性价比更高的租赁市场解决购房前的住房问题。
当然,也有人提出:租回来的房子住得不安稳。余英先生曾在自己的博客写到“在中国,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家的感觉。心里就不踏实,随时会做梦房东有加租金或自己一家人被房东赶出家门,拿着大包小包坐在马路边上。美国、德国和日本人不是都在大量租房子住吗!比如在德国,政府法律对租房者权益的保障非常完善。如果租房者没钱支付房租,房主无权将其赶出去,必须上法庭,并提供证据证明租房者确实没有足够收入,才能在法官的监督下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等承租人有了下一个住所后执行。”
的确,如果租房都能带给我们一个家的安全感,谁还会愿意天价排队购房?那时候的住宅作为一种纯粹的资产,任由他的价格在市场如何折腾也无伤大雅了。所以完善租赁市场的管理可能是比大量兴建可能更有利于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邓浩志
2010年1月26日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