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酒白好喝了


    前几天和几个老同学见面,破了好几年的例,喝了些白酒,只把我喝得三天吃嘛嘛不香,想起酒来就先反了胃。于是更加羡慕那些能够把酒喝得滋滋有味的人,简直是一种享受啊。但同时也更难以理解,酒确实有那么好喝吗?

    有些酒确实很好喝。当年孙悟空大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偷喝的就是上等的好酒。悟空先尝了一口就连叫“好喝”,连喝了几杯,就嫌麻烦,干脆对着酒壶喝、搬起酒坛喝。尽管咱们没机会品尝鉴定,但看着就好喝得不得了。上界的琼浆玉液理应好喝了,连山村的野酒也有美味。武松把那“三碗不过岗”连喝十八碗,自然的喝了个过瘾。

    看来果然有好喝的酒,至少对于会喝酒的人来说确实是这样。难怪一些酒广告把“好喝”作为诉求点,什么“好喝不上头”、“某某酒好喝,也不要贪杯哦”之类。然而怎么才算好喝,尽管或许有个大概的口味,但我觉得恐怕还得因人而异。我接触过的酒企业老板,没有一个不说自己的酒“好喝”的,但我喝起来味道确实是大有差别。啤酒,只要档次或者说价位到了一定程度,味道基本接近;白酒,根据香型的不同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总体来说,档次高的酒就少些辛辣却是真的;葡萄酒属于个特例,由于代表时尚、洋气的美好形象,一般还真的不敢说它难喝,免得让人认为土老冒了。然而,葡萄酒也有多种口味,什么甜红、干白什么的,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爱好者。至于其他果酒以及黄酒、清酒之类,更有地域特点的限制,不能要求全国人民都喜欢。

    这样看来,单纯一个“好喝”就有这么多的道道,所谓众口难调,你说的好喝大概只能够代表你自己罢了,酒厂老板的话就更不要相信了。就算退一万步讲,你的酒真的地球人都觉得好喝,那么在酒桌上就该喝你的酒吗?就像有的老板游说经销商说:“这么好喝的酒,还能不好卖吗?”嘿嘿,这话,不过是一种幼稚的自信罢了。喝不喝酒、喝白酒还是其他酒、喝什么价位的酒、喝什么牌子的酒等等这些问题,似乎都比是不是“好喝”要显得优先考虑,所以是更为重要的因素了。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你的酒就是真的好喝,恐怕也是白白地好喝了。

    酒用来独斟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酒民天天要来二两,但这样的喝法一般说来都是大路货,价格也比较公道的。还有的在酒吧独自喝点儿的,要么是讲究点情调,要么就是失意的排遣,销量是指望不上的;而像孙悟空那样的喝法,多少带点逆反心理,属于故意找茬儿泄私愤,偶然性比较强,也没太大市场。而独斟自饮这个群体里,最讨人喜欢的还是武松式的,不仅酒瘾大,而且酒量可观,大有生意可做。但是,这样的人似乎不是太多。所以,酒的市场还是在于聚会消费。

    不要以为有聚会就有销售机会。我认识一个老板,几乎天天和朋友们在一起吃饭,但他的滴酒不沾,而是喜欢来杯可乐,还要加热的,既然这样,大家都不好意思喝酒,就跟着喝可乐了,你说可乐不可乐?即便是喝酒的场合,现在酒的种类特别多,白酒、啤酒、红酒等,点菜完毕就面临第一次选择;然后,宾主心中的价位其实就已经事先有了,在这个双方既不失面子又不铺张的价格范围里,众多品牌又面临第二次选择;大概这时候,大家才一直推选一种酒,定下来后,“好喝”不过是客人对主人的客气话而已了。

    当然,在选酒的所有环节里都暗藏着好喝与否的衡量,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但未必是决定性的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是在一定价格氛围内对众多酒品牌的残酷筛选,而厂家的促销宣传着力点恰恰应该是对这个筛选过程的影响。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QQ:53901439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