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重写史


    韩毓海先生最近有一本新书,《五百年来谁著史》,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也许同韩毓海博士以前研究文学有关,虽然是一本讲历史的书,但文字和叙述并不枯燥;也许同韩毓海教授还从事教学有关,虽然也引经据典,但学究的书斋气也不很重。孔庆东教授把韩毓海的这本书与摩罗的《中国站起来》放在一起不是没有道理。我在摩罗《中国站起来》一书的封底有一段话,其中写道:“中国5000年历史应该重新书写,摩罗先生的《中国站起来》走出了第一步。”事实上,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的确也是重新书写中国历史这一努力的成果。从时间上说,摩罗的书出版早一点,韩毓海的书晚一点,也算是我没说错。
    重新书写历史,并不是说又发现多少新的史料,也不是说以前的历史都是故意搞错,从而被隐瞒了真相。历史的事实,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实际上都一直存在,我们今天并没有比过去的人们掌握更多的历史素材。重新书写历史的关键是我们的立场,是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是我们评价历史的基础理论思想体系和价值倾向。之所以把摩罗的书和韩毓海的书放在一起,是因为摩罗告诉人们,一百年来,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出现了严重偏差,这种偏差不改变,对历史、对现实的结论就容易错误,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就很难发挥积极的意义。而韩毓海的书,不是像摩罗先生一样力图纠正这种偏差,而是已经抛弃了以前形成的定见,索性自己找了一个新角度,重新解读已经发生的历史,从而得出与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并不完全一样的结论。
    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一书的副标题是“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先说说副标题里的“1500年以来”。这个“1500年”不是指由今天倒推1500年,而是指西元1500年,换句话说,这个“1500年”就是人们常说的西元1500年以后西方崛起的500年历史,大致就是哥伦布航海以后到今天的历史。与自然界相比,人类的历史是很短暂的,当我们说恐龙称霸地球后是人类主宰世界,人类百万年的历史就这样用一个词概括了。与个体生命相比,人类的历史又是很漫长的。“恐龙时代”四个字包含了大约一亿年,其中又分成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等历史分期。人类历史也一样,为了方便了解历史,人们也把漫长的人类历史分为各种阶段。例如,中国历史以朝代来做分期,这是一种相对客观的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来分期的方式。还有把人类历史分为现代、近代、中世纪、古代、远古等,这种方式包含了对于每个分期概念的人为解释,例如,现代与近代究竟是时间上的差别还是本质上的差别?显然,每一种历史分期都有不同的理论依据。用西元1500年来划分历史,也是一个历史分期的方法。这个历史分期法首先由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它的依据很简单:西元1500年前,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们大致都在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各自生活发展,即便有来往,来往的程度也很有限;西元1500后,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们来往和联系日益频繁,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终于形成。因此,不管韩毓海这本书是否借鉴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分期观念,至少在历史时间表上,是与之一致的。
    我在以前探讨郑和下西洋的文章里,提到过以西元1500年来划分历史,在它之前,是最伟大的郑和航海,它彷佛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在它之后,是以哥伦布、达伽玛、麦哲伦等一批西方航海家的探险历史,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为什么要说以西元1500年来划分历史的方法?因为,这个历史分期法很简单,人类历史只是在这里一分为二,它与其他的历史分期不同,因而也会得出与其他历史分期不同的结论。例如,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历史分期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也称为历史进步论,这种分期的主观性比现代、近代的分期法更强。韩毓海的书分为上篇和下篇,分别讲述明朝和清朝的兴亡。由此我们要讲到副标题中的“中国与世界”。

    按照历史进步论,明朝属于封建社会,与之对应的欧洲属于资本主义早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群各有归类,清朝也类似。在历史进步论的预定理论框架下,明朝与欧洲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地摆明了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位置。但是,韩毓海的书没有按照历史进步论的既定观念将历史事先归类,而是用西元1500年前后“隔绝的世界”与“整体的世界”这样的分期法来看待明朝与欧洲与世界,因此,韩毓海较大限度地摆脱了历史进步论业已形成的固有观念。由此,我们在他的书中发现,明朝与欧洲相比,并不是像历史进步论描述的那样,一个是落后的封建社会,一个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反而,在一种平等和系统的状态下,我们看到了明朝的文明与先进,欧洲的落后与野蛮;但同样也在平等比较之中,看到了两者日后发展命运不同的原因。而这种原因的探究和发掘,在历史进步论中是很难客观完成的。比方说,用历史进步论解读清朝灭亡很简单——因为清朝是封建社会,比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落后,所以它必定灭亡。这种解读等于是用历史进步论的结论代替了真正的原因探究,它并不能给我们提供清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这就是我所说的“重新书写历史”。五四以后的100年来,中国的学术思想已经深受西方学术理论的影响,把西方一些并不成熟的学术理论当作我们的金科玉律。对于历史来说,我们抛弃了司马迁、司马光等先辈形成的中国历史学术传统,完全接受了西方的历史学术思想。事实上,斯塔夫里阿诺斯以西元1500年简单分期的观点也算是西方学术观念,但是,这个分期法有明显的好处:一是它与中国历史上以历史事件的自然发生时间来分期很接近,只不过从中国扩展到了世界;二是它抛弃了欧洲中心论。历史进步论之所以能够把历史分为一个个台阶,实际上它是对欧洲历史的总结归纳,并不适合欧洲之外的其他社会。然而,由于欧洲的武力强大,欧洲文化伴随着武力输出,使得欧洲的一切标准成为了全世界的标准,由此形成了欧洲中心论。其中,历史进步论就是欧洲中心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它用从欧洲历史得出的结论,强行套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历史头上,就好比用非洲羚羊的生存规律来解释澳大利亚袋鼠的生活形态,往往只能导致错误百出的结论
    因此,摆脱欧洲中心论,是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最值得称赞的一点。据我所见,在中国国内以最大的努力摆脱欧洲中心论来讲述中国历史的,并不多见,或者说很少见。除了某些很少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老学究,在同龄人中,韩毓海的新书到目前为止无疑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本。韩毓海比老学究的长处在于,他并没有拘于中国自身,而是以世界的眼光,在一个整体中,重新看待被歪曲了100年的中国历史。与之相比,更多讲述历史的中国人,首先应该做摩罗的学生,学习如何才能摆脱欧洲中心论,学习如何摆脱自己的思想被西方思想控制,才有可能达到韩毓海的境界。如果说摩罗提供了一种正常思想方法的途径,那么,韩毓海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先走了一步。然而,历史浩瀚,摆脱欧洲中心论重写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无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毓海也只走出了一小步,但它是令人欣喜的一小步。
    该书的责任编辑在向我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说,韩毓海的新书是同我的一些观点的挑战、叫板,其实这位责任编辑说的不太对。在抛弃欧洲中心论的大方向上,韩毓海与我是一致的。在抛弃欧洲中心论重写历史的努力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是重要的。因为,抛弃欧洲中心论等于抛弃了一百年来一大批既定的观念和结论,要重新审视历史、得出结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说抛弃了欧洲中心论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正确。因此,韩毓海的新书对于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鞭策。至于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书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下次再说。

 

 

相关文章:

一百年来重写史

危言耸听的预言家

个人、国家与世界公民

大江大海的妇人之见

大力神功与轻功

萧红的《生死场》如何抗日?

政府与公司:为商业的学术

关于曹明华和她的新书

《大国游戏》:看懂洋人“窝里斗”

韩德强的《中国反思》

资本主义有多大前途?

读懂黄纪苏的“距离”

《中国没有榜样》

《中国不高兴》为何会热?

《新京报》请来高人,叫阵《不高兴》

萨达姆罪行的来龙去脉

未来会给萨达姆平反吗

头等强国,一个必然的结局

中国为何需要“大国策”?

《达芬奇密码》简要看读指南

《潜规则》与丑化中国

《潜规则》的背后心态

同宋鸿兵先生打一个赌

从《货币战争》看政商关系

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府?

自由何必挂羊头

自由经济如何无视道德

自由贸易从来不自由

易中天喜欢美国谨防太过

从福泽谕吉到当今中国

日本为何拒绝战争赔款?

柏杨是否也丑陋?

英国绅士的黑心导游

禁忌时代的爱情

 

西方的罪恶历史,为何视若不见?

青花瓷背后的历史信息

误导就是话语权转换

利玛窦误导中国

先占原则:野蛮的自由

欧洲人地理大发现只是“按图索骥”

“夸父逐日”的一个解释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为何结束?

当西方人来到中国海岸线

明朝后期的海洋贸易政策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倭寇里的中国人

明朝后期海禁政策的反复

明朝对外开放的成果

清朝海禁与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论的谬误

明治维新告诉我们什么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