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极具中国特色的楼市而言,说到底:信贷政策是楼市今年能否继续前行的根本性判断标准。
而我们知道2010年经济会议已经定下基调,中央要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即使最近有“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提高首付”这三股劲风,但因为出发点都是为了防止泡沫从一线向二线城市蔓延,遏制投机性需求,其实也还是为了让楼市继续充当经济发动机的角色,持续稳定的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任。
2010年初,仅仅19天的功夫,金融机构就把信贷量放大到1.45万亿,这种极端的情况甚至超越09年那样“内忧外患”的年份。加上一线城市泡沫已经引起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三方的关注和重视,这种海量信贷重出江湖的苗头,刚刚与2010年的调控总基调“有保有压”接触,就被要求执行“日报告”制度。在记忆里,只有非典、猪流感等等重大灾害才执行“日报告”这样的“中国首创”专利技术。这种黔驴技穷的手法也许意味着:信贷可能或已经成灾,通胀预期猛于虎也!
作为一介小民,笔者跟朋友们探讨一下:为什么金融部门会在一月份“顶风作案”,仅19日就放出1.45万亿,其背后的几大原因究竟是什么,以及笔者对这件事情的一点个人看法:
第一,金融业行业特性。众所周知,从09年下半年起,金融微调手段就已经在对上半年的调控做修正,以至于09年第四季度,各家银行积压了大量的信贷需求,而这些信贷需求在2010年年初的集中释放,导致今年年初信贷出现井喷。 另外,对于银行来讲,一年中贷款放出去的越早越好,全年的利润不仅高,一季度挂钩费用比例也相对最高,所以,就银行来讲,也都把年初当成一个集中的房贷期,这一唱一和之下,信贷量再次惊人就不足为怪了。
以下几点主要从房地产本身来讲。因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最主要引擎,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全民都在搞地产,国家成了一个十足的“开发商,信贷政策必须要考虑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需求,而房地产行业为什么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呢?就是以下者几个原因:
第二,房地产行业对银行依赖大。不管房产还是地产,也都可以看做是金融资产!房地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土地征收、拆迁、规划、建安……出售、物管。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尤其是在预售房占销售主体的大环境下,按揭款也是开发商的一种间接贷款,再加上企业通过拆解、直接贷款等方式,使得一个项目的银行资金占到60%到70%以上。需要强调的是自有资金中的一部分,其实也是间接来自银行的贷款。据央行前几日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内地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7%,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0.4%。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劲增1.8万亿元,其中,个人消费性住房贷款新增1.4万亿元,增速比上年末加快37.4%。可见,银行是房地产真正意义上的“奶娘”。
第三,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很虽然,房地产再大也大不过经济基本面,但无可否认:离了房地产这盘狗肉,经济基本面这个“席面”很真不好开席。当然,这个不能拿来假设,但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的引擎时大家公认。因此,所有的政策出台都必须要考虑到房地产的兴衰成败,否则就是不会抓主要矛盾,就只能下课,这尤其是对于N个“一把手”而言。因此,为了继续扶持房地产,确保房地产行业稳定快速拉动经济的目的,尤其是确保房地产投资不出现在此下滑的局面,10年信贷只能“舍命陪君子”。
第四,房地产建设周期长。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少则2年,多则四五年,其主要的开发过程有四大阶段,分别是:1 .投资决策分析2 .前期工作3 .建设阶段4 .租售阶段。尤其是第二阶段,研究地块的持性与范围;分析将要购买的地块用途及获益能力大小;获取土地使用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规划设计及建设方案的确定;与规划管理部门协商,获得规划许可;施工现场的“七通一平”;安排短期或长期信贷;寻找预租(售)顾客;初步确定租金或售价水平、开发成本和工程量进行详细估算和概算等等,都需要大量和稳定的资金,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金融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在年初大量放贷的原因之一,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以上三点原因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房地产投资远远滞后于房地产销售市场,去年年初,房地产销售市场就已经显现复苏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增长直到下半年才开始复苏。因此,房地产销售市场虽然热火朝天,但就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讲,彻底复苏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09年拿的地、处于规划中的、建设的都需要银行继续放水,银行断然不能在这个时候毁弃盟约,骤减信贷量,因此就有专业机构预测今年的信贷量不会低于7.5万,仅次于09年,而已!
暂且不论年初信贷量的大量释放,姑且说把信贷量“一天一报”的这种做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经济能够平稳复苏,尤其是让房地产继续充当经济引擎的作用。笔者认为:仅从信贷量上控制通胀预期,还略显不足。如果在兼顾总量适度的同时,加强监管,从信贷结构流向控制,做到尽量让信贷流入实体经济,才是今年金融政策的核心问题,也才是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