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应多让学生跨校选课


王攀

北京市教委日前表示,高校按学分收费的方案已制订完毕,进入审批程序,最快今年新学年全市高校开始实施。实行按学分收费后,市属高校部分学生可能跨校选修部属高校课程。(1月28日《新京报》)

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年制,一种是学分制。相应的收费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学年收费,学生上一年学,交多少钱;另一种是按照学分收费,学生修多少学分,交多少钱。

在国外一些优秀的大学,基本上都是采取学分制。因为学分制更适合培养学生。比如,四年本科改成三到六年,如果能在三年里,修完四年的课,那么学生就能够提前毕业,早成材,少交学费;而学生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后,还可以提前进行研究性学习,或者是个性化的学习。

学一门课交多少钱,不仅可以减少上学成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会更加体会到课是拿钱买的,而且,还是自己喜欢的课。那么,就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但现在,我们的高校多采取的是学分学年制。也就是说,学生要在规定学年里,修完规定学分,才可以毕业。收费方式以学年为主。这样就限制了学分制优势。所以,有必要实行完全的学分制,这也是我国之所以开始实行按学分收费的关键所在。而北京呢,走的更远,据了解,在实行按学分收费后,北京的一些高校的学生还可以跨校选课。

在京的一些大学,组成了共同体。目前,以16所学院路高校为主的学院路教学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北理工、北外等12所高校为主的中关村教学共同体,还有位于和平里,这是北京的一条道路,由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的教学共同体已开始跨校选课。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完全的学分制实施后,学生的必修课将会减少,选修课将会增加。比如,哈佛大学,必修课只占40%,而选修课占到60%,这样学生就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课。而跨校选课,不仅可以选择本校自己喜欢的课程,也选择外校自己喜欢的课程。

这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质量。中国大学不缺少数量,但缺少质量。一个原因是,没有顶级的专业,大而全,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但实行学分制后,一些优秀的课程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可以跨校、跨专业修课时,就会激发一些学校重点打造优秀专业,从而提高学校的质量。

大家对于学分制的争议,不是要不要实行学分制收费,而是实施之后,会不会提高学费。正常情况,学分制收费,学年有弹性了,学费成本应该相对降低,只有多修或重修的学生才会多掏学费。但也不排除例外的情况,比如,一些大学变相提高学费。所以,如何做好监管,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学分制是好事,但如果好事办不好,最后可能适得其反。对此,物价部门怎么定价,怎么监督,如何确保学生利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28/0233195615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