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我的医学故事(八)——第八章 太爷教我学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问而知之谓之工……”

  “这句话是说高明的中医,只要看上病人一眼,就知道病人的大体病情,就能说出病人的宿疾所在。而通过切脉来诊病,只能是一种技巧;而很一般的医生,只能通过反复的询问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太爷悠然的抽着旱烟,一边吐着烟圈,一边对着我讲述。

  “比如今天下午来看的张老爷子,你看他面色发黑,走路用手扶着腰,一脸的病容,就知道他有腰痛病了,而且得病不止三年了。”

  “太爷,从他走路的样子看出他腰痛,很容易,可怎么知道他得了三年以上的病呢?”

  “在咱们农村,腰痛的病人很多。多见于劳伤,也就是劳累中腰部损伤,瘀血停在腰部,久而久之,面色黎黑,没有光泽。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引起的腰痛。张老爷子以烧碳为生,腰部容易出现劳损。加上风里来,雨里去,所以腰部既有瘀血又有寒湿,病程长啊!”

  “这病不太好治吧!”

  “下午太爷给他拔火罐,拔出许多黑色的瘀血,现在他应该好很多了。这病不拔不行啊!拔完后吃上几天肉桂粉、三七粉,散散寒、活活血就好得差不多了。”

  “你要记住,望诊首先望神,就是看病人是得神还是失神。得神的患者双目明亮灵活,神智清楚,反应灵敏,而失神的患者双目晦暗无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得神好治,失神难治啊!”

  “那李太爷去年去世时还满面红光,反应也灵活,为啥当天下午就死了呢?”我有些疑惑的问道。

  “那是假神,也就是回光返照。患者原本无神,突然出现有神的表现,是脏腑精气极度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这是危重病人将死的征兆。”太爷说。

  太爷接着说:“望诊除了望神外,要望面色,望形体,望五官,望皮肤,望舌等,这些东西在平时看病时都临证给你讲过,你要铭记在心上才行。”

  “临症时要结合脉象,多运用,多练习,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而且当你将望诊运用习惯后,你自己会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自己的望诊思路和体系。”

  “有的医生偏于望面色,而有的则偏于望眼,有的直接望掌纹。不论哪一种,只要你深入进去,系统化,都可以做到望而知之,不必过于贪多而泛,否则……”太爷的话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

  自打开年来,太爷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常常说几句话就咳得喘不过来,看病人的时间少了许多,他总是自嘲说自己老了, 要被阎王爷请去喝酒了。但不管精神再怎么不济,太爷仍然每天抽空给我讲些医学道理。

  看着太爷日渐消瘦的脸,我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尽早掌握太爷所教给自己的东西,能让太爷恢复健康。

  有很多的医学道理,太爷总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当初的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太爷有时候那么罗嗦,但时至今日,再想起太爷所强调的东西才知道太爷是有道理的。

  比如望诊,虽然在大学课程中关于望诊的内容并不多,但在图书馆看到许多关于望诊的书,往往厚厚的一本,极尽详细,想想太爷所说过的,医家各有偏重,不论哪一种,只要你深入进去,系统化,都可以做到望而知之;而做为医者,我们更重要的是习人之所长,丰富自己,成就自己的体系,治病救人才是目的,不可偏离本意!

  太爷喝了一口凉茶,缓了一缓接着说:“东娃子,在望诊中,前辈总结过一些特殊的情况,我慢慢讲给你听,你可要记住,在以后看病的时候对照着使用。

  “第一:小儿鼻根处出现青筋显露,表现肠道有病,而青筋颜色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加深。”

  “第二:成人面颊部出现暗红色,发紫,多有心脏疾患。”

  “第三、指甲出现如瓦楞状条纹,反应肝脏供血不足。”

  “第四……”

  太爷一口气讲了二三十个,我一边听,一边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虽然有许多字不会写,但我都用拼音标注了。

  太爷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我抬起头来看着太爷清瘦的脸,两颊暗红色,发紫,我心中一惊,难道太爷心脏有病?这该怎么办?

  正当我走神时,太爷突然咳声顿止,双目紧闭,脸色青紫,随后太爷身体一倾,倒在我身上。

  我非常害怕,我马上抓着太爷的手腕切脉:脉细弱,夹有滑数之象。

  我一边大声喊我母亲,一边飞快的思考……

  “滑数为痰为热,脉细弱为气虚。”

  太爷常年抽烟,是不是一口热痰卡在喉间,咽之不下,吐之无力?如何是好?

  黄痰属阳!当以阴药治疗!可那来得及弄药!

  这时我母亲正好赶过来,她在井边洗衣服,听到我的叫声后过来的。

  看到母亲手上的水,我立即想到,借井水之寒凉来治疗热痰之粘稠,也符合以阴治阳!

  于是让母亲立忙去取碗井水来!

  水放在太爷嘴边,吸了一小口,接着是一大口,再接着是太爷长舒一口气!

  一会后太爷吐了将近半碗粘痰……

  太爷醒来后看着我说:“我老了,身体不行了了,连一口粘痰都吐不出来了!”神情极度沮丧。

  我说太爷,你不老,你才95岁,你说过要活一百岁的!

  母亲看了看太爷,对我说,“这些年太爷教你学医,身体累坏了!”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太爷给了我一本他写的《望诊技巧》,我自己边看边背,没有再缠着太爷讲解了。

  有一天,二婶突然来找我,说吃了几天辣椒,眼睛出血了!

  我抬头一看,见二婶左眼白睛部分红红的,成血眼了!

  我想起《望诊技巧》上说:“双目肝开窍,白睛肺为先。”二婶的病当从清肝肺热毒来治疗,此病属阳,当用属阴之寒凉药,我一边思索,一边回头看药柜。

  黄芩、黄柏、苦参……桑叶!对,就用桑叶!

  记得很早前太爷就给我讲过桑叶清肝肺之火,还有止血作用……

  于是我给二婶抓了两把桑叶让她泡茶喝。二婶却伸手让我切脉,我笑道:“望而知之谓之神!放心喝吧!”

  第二天,看到二婶时,出血基本上消了,二婶高兴地说,我还有两下子,早些年也出现过,当时喝了一个星期的中药才好,想不到两把桑叶就这么好了!

  太爷听到这件事情后,一直夸我,说我学医有悟性,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望诊技巧》上的东西,我连一半都没想通,医学太深奥了,我只知道太爷传给我的是多么好的东西,而我却不会利用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翻开《望诊技巧》时,心中感慨万千,太爷没有通过系统学习,却能通过大自然的规律,领悟出那么多医学道理。而现在的我,手里捧着《黄帝内经》,却有太多的不明白的地方!

  太爷啊!要是时光能倒流,我们祖孙两再在一起谈论望诊该多好啊!

  时至今日,每当我运用桑叶治疗急性巩膜充血时,就会想起我的太爷,和他教我望诊时的情形。

----------------------------------------------------------------------

  礼仪:http://www.chinavalue.net/zhengke/Blog_UC_11102.aspx

  我所做出的错误投资决策:http://www.chinavalue.net/zhengke/Blog_UC_8810.aspx

  随便写:http://www.chinavalue.net/zhengke/Blog_UC_7871.aspx

  股票分析:http://www.chinavalue.net/zhengke/Blog_UC_7693.aspx

  心理学图片:http://www.chinavalue.net/zhengke/Blog_UC_7359.aspx

  医学日记:http://www.chinavalue.net/zhengke/Blog_UC_566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