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坟墓风水的玄机


  白居易坟墓为何选择在龙门东山山腰上?

     赣州风水养生堂http://www.zxyfs.com  曾祥裕

         (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在洛阳龙门西山石窟的对面,一进龙门桥,隐约看到对面山上有座寺院,它的芳名就是香山寺,其掩映在雾气和绿树之中,我与在旅途中相识的长春一老人相伴一路攀登,有点气喘吁吁。据查史料得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卒葬龙门东山琵琶峰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园,也称白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居易墓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在风水上其处于龙门龙眼之穴。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 山脚下清澈秀丽的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过,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登香山寺,眺西山石窟,观伊阙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可以这样说,来了龙门不登香山,枉来一趟!
 
   
    缓步走下香山寺,毗邻即是白园。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置入其间,山间泉吟溪唱,不绝于耳,优美动听,宛如琵琶奏出的优美乐曲,令人顿生怀古之情,仿佛穿越千余年的时光隧道,又回到诗人当年谪贬之地的浔阳江头。穿过绿荷摇曳的白池,登上山石小径,来到翠柏遮荫的山腰,游客会见到一座黄草覆顶的圆形亭子,亭中有环亭竹椅可供游人歇息。这座朴素的圆形建筑叫“听伊亭”,又名草亭,是为纪念白居易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诗文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朗朗上口,洛阳为之一时纸贵。

    白园的建筑依山傍水,除琵琶峰顶为白居易墓外,依山势还建有松风亭,白亭,翠樾亭,道时书屋,乐天堂等富有唐代风格的亭阁......一路看去,幽静宜人,宛若世外桃源,天上人间.远眺龙门,旁观香山寺,美不胜收......白园是白居易晚年隐居之地,"白香居士"即由此而来。

    香山寺以及连为一体的白园,演绎了不少历史风云,武则天在这里修身养性;宋太祖在此运筹帷幄;清乾隆在此拜佛念经;蒋介石下野携夫人在此地避暑。香山也留下白居易吟诗的杰作,留下了白居易生前的遗愿。他嘱托后人在其死后葬于此......

    白居易为何生前就把自己的坟墓,选择在龙门东山山腰上?白居易生前钻研过风水,懂得风水之法在于“藏风聚气”,他也肯定读过东晋郭璞的《葬书》有关风水的阐述,如:“地势原脉,山势以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侯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为万金。经曰:行止气蓄,化生万物。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而终。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行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势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所以他生前在洛阳的居处选在东南区,因为“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

   明明知道阴宅要葬在龙钟穴的之处,不在龙未止之处,却偏要逆风水之理,交待后人葬其在山势险要的东山琵琶峰上。这里面反映了诗人的复杂心理。

    诗人生前曾说:“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爱极了伊阙山水。他生前在官场上不得志隐居于此,寄情于山水,就说明龙门山水、香山之空灵之气,深深浸入其骨髓之中。他不仅在龙门修建了“香山寺”,自己号称“香山居士”,白公晚年与香山山水融为一体的快乐心情在其诗作《香山避暑》得到体现:“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而且他静养于此,还潜心研究风水学。

    我步入白居易陵园,恍若身处南方园林,虽是寒冬,也是满目青翠,园内翠竹流水,曲径清幽,游人稀少,人们一般不愿意靠近坟墓,因为生怕受不了坟墓环境的阴气。白居易生前欣赏江南的小桥流水风景,他将白园设计成江南园林风格,并葬于此,莫不是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江南情结,带着“能不忆江南”感伤走进人生的最后驿站。

    我缓步走向白居易坟墓,白居易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逝世后,遗体就安葬在这里。屏息向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鞠躬敬礼,眼光定格在半圆形的墓冢上“唐少傅白公之墓”碑,转身环顾周围,苍松环立,翠柏成行,山花簇拥,庄严清丽。此是琵琶峰所在地的险要处,背靠龙门东山主峦,前面是陡悄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山因形似琵琶而得名,峰顶青草地象征琵琶的琴箱,墓道则象征琵琶的曲颈。白冢就卧在“琵琶”端首。显然不是风水生气聚集之处。

     经测,其墓座东面西,墓高3.5米,周长50米,墓顶遍植迎春花。周围以石块砌成。

    白公墓南侧有三块碑石,为清代地方官所立。其中一块曰“唐太子少傅香山白文公墓”。何谓太子少傅,即白公曾做过皇太子的启蒙老师,受教于他的太子后来也相继做了皇帝。故白氏后裔长者时常这样教育后代:“葬在琵琶峰上的可是咱的先祖,他可是教过皇帝的,你若不好好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

    白公墓北侧有一块大卧石,这是设计者的精心杰作。白公一生嗜石,临终嘱咐墓前不立神道柱,立石刻其作《醉吟先生传》即可,河南尹卢贞从命立石于墓侧,可惜原碑石早已毁圮。重修白居易墓时,设计者特意选此石,重二十四吨,由宜阳龙窝河谷中取出遥远二百余里至此,费工五百余,安放于白公墓侧,上刻《醉吟先生传》全文,书法清秀优美,镌刻细腻,石、文堪称一代艺术佳作。
     
    我们站在这儿,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蜒起伏,南望窟龛密如蜂巢,游目骋怀,妙趣倍增。

    我静思着,白居易葬此地,也许既符合诗人生前的心愿,又暗合了其传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蕴,可谓独具匠心,再说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不过也有人说,诗人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他见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官场黑暗,那是一团浊水之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从史料上得知,历史的白居易是胸有济民大志的清官,他每到一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革弊兴利,造福于民,且廉洁自守,不贪分文。这种忠于职守、济世利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官德,值得后人称道。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七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体恤民情,实施修筑堤防、蓄积湖水、开垦农田等工程,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百姓不胜感激,刻碑以铭记他的功绩。白居易也写下了“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深情诗句。离任时,他还将剩余的俸银,全部留在官库里,使其继任者用以补缺达50年之久,一时传为佳话。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改任苏州刺史,他仍旧废寝忘食,勤心劳力,为苏州百姓造福,政绩斐然,深受苏州百姓的爱戴。离任时,苏州数十万群众挥泪相送,白居易十分感动,写有《别苏州》:“青紫将行吏,斑白列黎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也写下了这感人至深的场面:“闻有白太守,抛官司归 。苏州十万户,尽做婴儿啼。”白居易也深情答道:“下惭苏民泪,上愧刘君辞。”我曾去过苏州参观白居易纪念馆,记载了白居易当年的丰功伟绩。

    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阳香山时,仍不忘造福于民。为治理龙门潭南面屡屡造成船毁人亡的天然险滩——八节滩,他不惜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变卖,同时又以自己的声望和资历,多处奔走,发动各界人士捐助,以解决经费奇缺问题。当工程竣工,舟船顺利通过险滩时,年迈的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当即挥毫写道:“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白居易生前提倡薄葬,他官高二品,以刑部尚书致仕。按唐王朝的制度,墓前可树立神道柱,但他遗嘱曰:“吾之幸也,寿过七十,官至二品,有名于世,无益于人,褒优之礼,宜自贬损。我殁,当敛以衣一袭,送以车一乘,无用卤薄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但于墓前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一本可矣”。又曰:“多葬必辱于死者,厚费有害于生人;习不知非,寝而成俗,此乃败礼法、伤财力之一端也。

    试想当今之天下的为官者,生前有多少人心想过在官涯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呢?有不人口是心非,满口马列主义,满肚子男盗女娼。我曾经参加一个本地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动员大会,大会上一个权倾一身的为官者,口若悬河地大讲反腐的重要性,并严肃警告台下几千名卫生系统的科主任以上的干部,凡得过药商回扣的人限定时间内坦白交待并吐出所得贿金。谁知几天后他因与情敌的纠葛,引发出他贪污的劣迹,事后发他锒铛入狱,郁闷而病死。
  
    我在广东做风水时,不少人在茶余饭后热议近来被媒体热炒的韶关原公安局长叶树养的案子,贪官有贪瘾,这位叶大人官不算大,充其量也不是副地级干部,但其腐败“宏伟目标”可谓惊人:2000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给自己安度晚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叶树养在尽可能多的领域贪污受贿。这种为了“小家庭”去蛀空“大家庭”的想法,断送叶树养的仕途。


    白居易呀,到了晚年,你仕途灰暗,才醒悟过来,怀着对官场尔虞我诈、腐败糜烂生活的憎恨,所以也不希望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于是,诗人留下遗嘱:从今后代再不要做官。舍弃人人向往的北邙千年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琵琶峰巅(“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录自旧唐书《白居易传》),其用心可谓良苦,其意在于与黑暗官场绝别,也是告诫后人洁身自好,别涉入官场,空耗生命。

   风水效应讲究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让诗人断了后代的官气,后世当官者寥寥无几。

   一块石碑上镌刻着来此祭扫祖先白居易后裔的一大串的名字,他们分布在海内外各地,大多名不见传,年年来此拜祖祀宗,以先人的杰出文学才华为荣耀。从香山下来,一路上我默想人生的价值,人从何处来,人往何处去,人在世上,活着为什么?我想,从白居易的一生的轨迹,可找到答案。朋友,你从白居易人生轨迹中,悟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