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相催太急犹如赶鸭子
文/胡磊
(前言:元旦假期再回一次北京后,我收拾思绪,在昨天,写了一篇“北京人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承蒙新浪编辑的错爱,上了新浪首页,文章也引起不少网友的热评,在此一并感谢。我作为一个北京人眼中的外省佬,看北京的观点和角度可能与事实有所偏差,但本着对这个城市的热爱,不惜抛出自己的浅见,与网友作一次交流,如果文中有错或不尽之处,万望各位包涵——胡磊谨记)
重回北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交通。不知从何时起,北京的交通变得令人目眩,这与我想象中的情形相差甚远。我在80年代在这个城市上学时,北京的车辆不算多,交通秩序很井然,路人与汽车算得是和睦相处。毕业回广东后,虽然知道北京的车辆数目突飞猛进,但由于在京的同学在平时电聊时,每每说到北京的交通,都会说:“北京算是中国交通状况最好的,如果在其他地方,那车才根本没法开”,同学说此话时话气很骄傲!我也“被确信”北京的交通可能是最好的!但这次回京后,事实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广州的交通混乱是国人公认的,但可惜首都的交通状况比起广州来,也见不得“大大的好”,于是,责怪同学扯谎,学友大感委屈,为向我“洗清”嫌疑,故意带我去见识一下北京地铁。
那天,我们参观完母校(人大)后,我与同学从数码大厦入口进去“人民大学站”,车站乘车人寥寥,5个自动售票机前空无一人,售票窗口前也只有3个人在排队。
这个地铁站的入口处至少有5个闸口,应该不会拥堵,可要刷卡之前还要进行安全检查,不仅要将随身的物品通过X光机,而且还要求打开检查。据说,北京每天乘地铁的人数至少几百万,我很难想象,在上下班高峰期间,这安检怎么实行,检得过来吗?有这个必要吗?如果用北京地铁的安检与悉尼机场的国内航线相比较,北京地铁比悉尼机场安检严格得多了。去过悉尼的人可能都知道,在悉尼的国内航站楼你只要通过普通的安全检查就可以进去,根本不需要登机卡更不用买站台票,去接送家人、朋友可以直接到登机口,比火车站还方便得多!如果从人性化考虑,北京地铁的安检可能过严上点了?
车到了西直门站,还没有停到20秒,广播里便传来了催促的声音:车门马上就要关闭,请抓紧时间上车。话音落下没几秒,车门关闭。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香港、澳洲等地,我乘地铁也不少次,甚至在广州,我还从来没有听到有地铁催促乘客上车的。比如在悉尼,当站台工作人员看到有人奔跑的话,他绝对不会挥动关门的旗帜,即使这是火车。原以为这只是偶尔为之的事情,可在回程时,西单站和西直门站又响起了同样刺耳的声音。对此,很不理解。
如果是有严格的运行时间要求,这停车时间也太不科学。我在香港待过一年多,天天乘地铁往返工作单位,对地铁运行可算是非常熟悉。通常,在大站,停车时间是3分钟,小站也要停至少1分钟。可北京的西直门和西单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上下的人流很大,仅仅这几十秒怎么可能够啊?可能制定这个运行时间表的人从来不用乘地铁上下班,否则,他还会这么定吗?
停车时间这么短,老年人和孩子怎么办?我特别观察了一下车厢,里面还真没什么老人和孩子。这不是高峰期还这么赶,要高峰期会挤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我还注意到,人民大学站的数码大厦出入口只有上行的滚梯,没有下行滚梯,更没有直梯上下,那残疾人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怎么乘地铁?也许,另外的那个出入口有直梯,可想着这残疾人和老年人为乘地铁还要绕远,心里总不是滋味。
可能我是乘北京地铁的“初哥”,北京地铁还给我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在我乘坐的来回18站中,这车从来没有稳当的停下来过!不知北京人是否早就习惯这“震荡式”的停车方法,但我很不爽。北京地铁列车总是要先停一下,然后又调整好几次才能停到相对准确的位置。在香港或者国外乘地铁,站台边都划有清晰的停车线,司机是必须一次把车停到线内,而广州地铁的司机也基本能做到这点。从列车停车的情况看,北京地铁司机要么缺乏培训,要么是技术标准定的太低了。
上述所言,只不过是我在北京地铁当一次乘客的感受,可能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万望各位北京人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