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拓展型课程进行解剖的一个案例


.课程目标的设置

   科学课为本校设置的拓展型校本课程,本课程有四大部分组成:科学素养、科学幸福观、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

本案例专就《科学素养》进行观测。

《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对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检测的国际通用标准,促发学生对提高本身科学素养的强烈责任心,掌握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方法并能积极实践。使学生初步明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能迈出科学研究的步子,清楚地认识科学研究的注意点,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确立终生科研的宏伟目标。

.课程内容的选择

参阅各种资料,介入人类对“科学素养”建立认识的简单回顾,掌握有效提高科学素养的各种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如下内容作为本课程的内容:

对科学素养的基本认识,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怎样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现代人必须持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起步,迈出课题研究的步子,科学研究的注意点和形成自我终生科研的机制。

.课程的实施

《科学》课程设在高二年级,每周一节课,全学年32节课。《提高科学素养》的课程是《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共设8节课,每周一节课,8周讲完。

.课程的评价

《提高科学素养》课程作为《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实现《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方面可以有效地完成本身的任务。

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国际检测的标准,提高本身科学素养的方法,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都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怎样进行一般的课题研究,怎样使自己形成终生投入科研的机制,也有了切身的初步感受。课程的设立和讲授是成功的。

.课程的管理

1.     对课程设置的管理

课程设置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教材编写,我校的《科学》没有现成的教材,我校的《提高科学素养》也没有现成的教材。要完成课程设置,首先要完成教材的编写。我校聘请了高年资有丰富教育科研经验的教师专注投入教材的编写。经过一轮教学实践,受到学生欢迎。授课教师也觉得课程比较正规,内容新颖,体现了教材的与时俱进,也体现了教材本身的科学性。

2.     对授课教师的管理

本课程的讲授要求教师的教法本身就要体现科学的质素。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要做到以下12点:满面春光,时露微笑在讲课时善于使用语音、语调、形体动作、合理板书、实物演示、多媒体显示;提出主问题后,善于引领学生就主问题广泛提出子问题;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看着你,启发每一位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施加很小的矫正方向的力;让学生回顾本课自己的学习轨迹;让学生瞻望本课的目标;让学生们适度展开讨论;带领每一位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解决本课要解决的问题;赞美学生们取得的业绩;提供课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取得学业的进步。

 

3.     对受课学生的管理

本课程的受课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不断提高的科学素质。在课堂上受课学生要做到以下 10 点:全神贯注,保持一定紧张度;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敏锐地觉察,调动眼、耳、体、脑,善于感知千变万化;在讨论时或在该发言时,要畅所欲言,流利表达;不该发言时始终像条冬眠的蛇,切忌窃窃私语影响自己的感知;分阶段快速回顾自己在一节课中的感知轨迹;领悟本节受课的目标;几度赞美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态势和取得的业绩;明确课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运用本节课的感知,完成作业,并热情投入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个别学生因为本课程非高考科目,还不理解本课程开设的重要价值,因此投入本课程的深度还不够;真正投入课题研究的学生还是凤毛麟角。

怎样和高考对接寻找学生的科研课题,怎样真正让学生将本身爱好纳入科研项目,这两个内容是本课程在今后教学中很值得探讨的内容,如果把这两个内容解决得好,本课程将获得新的激活点,本课程的价值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附件

1.教材:《提高科学素养》

2.授课多媒体

3.学生作业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