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与高一、高二教学的关系刍议


[摘要]高一高二政治教学与高三复习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从教育的本质、教学规律以及面向高考、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字]   高三政治复习    高一   高二   教学

 

高三政治教学无疑与高一、高二教学密切相关而又有所区别。很多高中政治教师都是从高一带班一直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理清当中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高中政治教学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自己进一步科学备考、有效备考。本文将抛砖引玉,试图探讨这个问题,以期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参与这个话题。

一、         高三政治教学与高一、高二政治教学的普遍性。

既然是教学,而且是高中政治教学,肯定有他们的普遍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无论高一高二、还是高三,都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必经阶段,高中政治教师对其所任教的学生在教育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目标的细分,更谈不上目标的差异,因此,即便到了高三复习阶段,高中政治教师仍然要牢记这一点,要随时随地实施这个具体的目标,而不致于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迷失了最本质的东西。

2、  都要符合教学规律。

整个高中阶段,也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高中三年的教学都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如在教学中要体现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政治教学要遵循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的建构、发展过程。否则,高中政治教师一味的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甚至呕心沥血而学生往往不为所动,就是因为没有遵循相关教学规律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所致。

3、  都为高考选拔人才做必要的准备。

有些高中教师往往把高一高二教学和高三复习截然分开,认为面对高考是高三的事情,高一高二不用着急;或者有些教师长期只担任高一高二教学所以对高三复习不关心,认为高三复习只是高三教师的事情,因而在高一高二教学中优哉游哉,不重视学生面向高考的相关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无论高一高二还是高三,都在为高考选拔人才做必要的准备。因为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素质立意”,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要靠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绝不是靠短短一年时间的突击和死记硬背所能够解决的或者能够速成的。

4、  都要与时俱进。

由于高中政治课程的特点所在,无论在高考中还是在日常教学中,师生都离不开对热点的关注。因此,无论高一高二还是高三,政治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可以将每周或每月内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向学生介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热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照教材学会自己找出原理,学会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境,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分析这些问题,让学生密切关注时代,与时俱进。

二、         高三政治教学与高一、高二政治教学的特殊性。

1、具体面临的任务有所不同。

1)高一作为起始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作用。首先,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三毕业升学考上来,对于高中的学习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平稳地开始高中的生活。尤其高一政治教师,要讲清楚高中的考试模式和初三政治的开卷考有所不同,侧重点在哪里。整个高一阶段、高二阶段、高三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要让学生有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而高一阶段,具体到每个学期的具体的任务,任课教师则要让学生有准确的认识。在高一阶段,任课教师除了让学生转变观念、明确任务之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是对学科的兴趣,而且是思考学科相关问题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求关注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对此,我的做法是,在高一阶段就开始时事剪报,让学生先尝试着写一些相关评论,在初始阶段先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谓“想唱就唱”,从中再寻找他们思想的火花,给予表扬或者奖励。从第二学期开始,我慢慢引导学生在做相关时事评论的时候,采用术语进行评论,将事例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相关评论,这样的过渡就顺利很多,学生没有什么畏难情绪,一直到高二都能较好地坚持下来。而从高二开始,我则采取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时事评论办法。在普通班,我要求他们两周写一篇时事评论,不少于五百字,其中纯评论不少于三百字;在重点班,我要求学生两周一篇时事评论,字数一千字左右;而重点班的三个重点学生,由于他们的政治成绩好、语文水平也高,我要求他们的时事评论文章不少于两千字。通过上述的分层作业,学生既认为政治作业任务不重,具有可行性,且也乐意完成相应的作业,因此班级完成作业状况较好。

2)高二作为文理分科的开始起着关键作用。高二开始文理分科,文科班的学生固然要学好政治,而理科班的学生也将面临学业水平测试。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我作为任课教师,力求提高课堂效率,将讲、练、评全部落实在课堂上,既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取得检测的实效,最终也赢得学生和领导的好评。对于文科班的学生,则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到“双基扎实”,全面提高素质。

3)高三直接面对高考。

毫无疑问,高三将直面高考,压力扑面而来。除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也是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高三政治任课教师除了在高三教学方面下功夫之外,也要在高考备考中渗透心理调适的相关内容。

2、具体的评价形式有所不同。

高考的评价手段主要是是高考成绩,在此之前的“一模”、“二模”是阶段性检测手段。而高一高二主要是期末考试,这一两年来主要表现为期末的七区联考或者八区联考,出题者的命题背景也有所不同。

3、具体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所不同。

在高三阶段主要是采用试卷的分数评价手段,因此任课教师更多地在加强高考备考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相关应考能力下功夫,通过精讲、精练,建立知识结构图形成知识体系等形式来应对。而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考查的是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且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因此任课教师着重在深入浅出地教授相关知识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便于学生的记忆,甚至还针对相关知识范围印发简明扼要的“记忆版”让学生强化阶段性记忆。对高二的文科学生,任课教师除了培养思维能力之外,还要落实学生笔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三、对高一高二和高三复习连贯性的建议。

由于在整个高三阶段,广州市教研室的“一模”、“二模”都抓得很紧,对高考成绩的追踪和分析工作也非常到位,因此本文着重谈谈对高一高二教学的相关建议,以期对高三复习的连贯性有所裨益。

1、继续加强相关广州市竞赛,有助于提高高一高二教师任课教师积极性。

1)继续加强广州市时事小论文比赛。首先,比赛的频率应该放宽到一学期一次,这就变成常规性工作。由于该比赛是一年一度,有些教师老是记不清楚是上学期还是下学期,若是不在意或者在高三多年,蓦然回到高一高二,加上通知落实时间过短,往往造成仓促交差甚至不交差,这将导致这项工作的实效大打折扣。如果每个学期末都要举办相关的时事小论文竞赛,那么教师在开学初就开始自觉加强学生写小论文,就会形成相应的习惯,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也通过这项工作的长期、持续的开展,激发学生关注社会、评论社会现象的积极性。

2)广州市法律竞赛的频率应该为一学期一次。同理,广州市法律竞赛的频率应该为一学期一次,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特别是高一高二政治教学的常规性工作。其中的模式,第一学期的竞赛模式可以保留现有的竞赛模式,第二学期的竞赛模式则采用纯粹案例分析模式,即考查当年的热点案例,进行评论分析,有助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2、加强广州市八区联考的备考检测工作。

     通过八区联考的备考检测工作,有利于高一高二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让政治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相关素质,有助于学生顺利地与高三复习阶段相接轨。

3、建立高一高二学生成长评价袋。

在初中阶段落实学生成长评价袋的工作做得不错,其实,在高中阶段,任课教师也可以落实这项工作,尤其政治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也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政治教师在高一高二阶段通过小论文的撰写、辩论赛、演讲赛、模拟法庭的举办,可以对学生的相关能力给予评价,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师在高一高二以及高三复习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普遍性,又因为所处阶段不同而存在具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把握相关原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