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重化工业化加速时期,如果财富增值幅度仅快于CPI,总资产仍可能出现相对贬值;而M2涨幅更有参考意义,房地产投资者成为最大的赢家,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M2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86年的65%上升到2010年的接近200%,远高于其他主要国家,并且在M2的增速远远大于GDP的情况下实现了低通胀。
中国M2超常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二是信贷规模增加较快,三是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四是金融杠杆较低。
随着内需替代外需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信贷也将成为流动性创造的主要源泉,未来M2上升仍将有很强的推动力。如果M2和GDP之比上升过快,将面临恶性通胀风险,或是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或是在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背景下的贬值压力。
通过国际比较,未来十年地产收益率要持续跑赢M2难度较大,而目前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的是A股。
然而,A股能否跑赢M2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结构性的机会却非常明确,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消费升级(从实物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及区域经济重心转移等,均会带来A股企业结构性增长的机会。今后十年中国股市的表现也应该好于过去十年。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伐的放慢,传统的大宗原材料价格要跑赢M2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而贵金属及珠宝、玉器古玩等稀缺物品的价格继续跑赢M2的可能性则比较大。投资者需要用发展和开放的视野去审视自己所熟知的投资品种,或者把握新的投资机会。
跑赢CPI仍可能让你的财富贬值
大凡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通货膨胀的人,都具有较强的保值意识。所谓保值,就是要跑赢CPI,买金饰品、换美元,或者买彩电、冰箱等,当时都被认为是抗击通胀、实现资产保值目标的主要手段。如今,除了买黄金还被认可之外,换美元已经变成有了美元就要尽快换成人民币,买家电则从过去的需要凭票供应过渡到如今的政府倒贴钱促销。
过去十年中,CPI的累计涨幅在23%左右,低于1994年一年的涨幅。因此,当我们告别短缺经济时代以后,要让资产增值幅度超过CPI已经不那么困难。在过去十年重化工业化加速的时期,钢铁、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涨幅都很可观,导致PPI超越CPI,即便是投资国债,十年的累计收益率也达到36%。而过去十年,GDP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因此,如果你的财富增值幅度仅仅快于CPI,同时薪酬收入年均增幅没有超过10%的话,以总资产衡量你的社会地位,无疑是下降的。
由于当今社会都用货币来度量财富规模,因此,社会财富的增速也大体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来做参照。虽然GDP增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新增产值的变化情况,但并不反映该国财富的增值情况,比如房价上涨导致的财富增值;而广义货币M2的增幅,则比较接近于财富的增值幅度,因为货币与资产的对应性比较好。截至2010年8月,中国M2的规模达到68万亿元,大约是十年前的5.5倍。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财富在过去十年中的增值幅度没有超过4.5倍,则很可能你的投资业绩没有达到财富增长的社会平均水平。
如果把M2增速作为衡量社会财富增幅的基准水平,则很多资本品的涨幅都跑输了M2,如过去十年中,黄金的涨幅为350%,石油的涨幅为200%左右。而跑赢M2的则是中国最大类的资本品——房地产,过去十年,全国房价平均累计涨幅超过500%,一些东部沿海城市的涨幅则更惊人,如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地估计都在6-8倍左右。此外,作为最稀缺的准资本品的古玩、珠宝玉器及部分艺术品等,涨幅也远远超过M2,很多都在十倍以上。A股在过去十年中的涨幅并不大,其中,上证指数只上涨了25%左右,远远跑输GDP的增长率,后者上涨了280%,但香港的H股指数却上涨了6倍以上,大大跑赢了M2。因此,作为市值规模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资本市场的A股,虽然过去十年的涨幅跑赢了CPI,却让众多倾囊投入股市的投资者的财富排名被远远抛在后面。但是,作为资本市场的筹资方发行人,或PE投资者,其收益率也是远远超过M2的十年累计增长率。
同时,过去十年最大的赢家是房地产投资者,其财富平均5倍的涨幅还包含了贷款获得的收益,假如其资本金只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一半,则实际投资收益平均在十倍左右了。而投资A股的收益率却非常之差,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不曾出现过的离奇现象,即在一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十年、企业年年高盈利的情况下,股市却不为所动。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居民收入在过去十年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其中,中低收入阶层的主要投资品种还是停留在储蓄、国债、股票上,故其资产总额占整个社会资产的份额大幅下降。而如房子、黄金、珠宝古玩等投资标的单价较高,不是中低收入阶层能够投资得起的,故这些资本品的主要投资者还是属于高收入者。因此,过去十年的收入差距拉大,基本呈现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特征;而在社会保障缺失、税收征管难以缩小收入差距的情况下,中国的基尼系数也从2000年的0.4上升到了目前的0.47。
中国M2超高增长的原因与后果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的GDP高速增长堪称经济奇迹,那么,M2的增速远远大于GDP却又保持低通胀,则更是奇迹了。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日本、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M2的增速。两国M2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0%(1967-1973年)和34%(1966-1988年),明显高于中国目前的水平,但其同期的CPI涨幅却很高,如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CPI年均达到9%。而目前美国的M2为8.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只有58万亿元,甚至比中国的M2总量少10万亿元,但中国的GDP规模只有美国的1/3。
如果比较一下中美之间M2占GDP的比重,会发现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的数据大幅度攀升,从1986年的65%上升到2010年的接近200%,但美国则变化不大,大致保持在60%的水平(图1)。而韩国2009年M2占GDP的比重为147%,日本为159%,而且,在日韩经济高增长期间,其M2/GDP的比例也只有100%左右。这就意味着,在今后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中, M2的规模将难以控制。
货币泛滥之下投资如何跑赢M2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