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如何才能拥有医学知识?——PBL学习模式的介绍


    很多我的朋友对于我在这里用真名写博客,都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他们虽然不会直接说出来,但是表情总是在问我:“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的,我利用自己的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不为任何的报酬,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我的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为了大家能够获得医学与健康的知识,达到健康与养生的目标,因为这是我作为一名医学专业教师的理想,使最大多数的人拥有基本的医学和健康知识,理解一般的医学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自身的防护意识,在有危险时,及时提示医师,自己的感受和既往病史,避免可能的伤害;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于医疗行为风险的理解能力,正确认识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医疗手段的局限性,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疗行为效果的过高预期,尊重和理解医师的职业行为,从而缓和医患关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疾病,维护身体的健康。

    一些人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是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殴打医生和打砸医院等恶性医疗纠纷事件也时有报道。但是,客观地说,医患矛盾在古今中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和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医患矛盾的根源其实在于医生与患者对于疾病客观规律和治疗措施的理解差异,通过专业的训练和知识培训,医生可以通过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获得对疾病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并且可以权衡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可能的不良后果之间的利弊;但是,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因此只能从患者症状等表观的角度,理解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效果,这往往是片面的。例如,我们现在有些纠纷就有家属提出“为什么人好好走进医院,却会死在医院里呢?”这就是知识的错位。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则故事叫《扁雀见蔡桓侯》,其中就写到了,扁雀每次见到蔡桓侯都说蔡桓侯有病,但是蔡桓侯自己却没有感觉,始终不理会,直到感觉到了,可是却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病到了这个时候,扁雀这个神医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只能逃到别的国家去了。而对于重病患者,我们现在很多医院也是在推委给别的医院,以免惹祸上身。

    为了患者的利益,也为了缓和医患矛盾,也为了给医学探索提供有利的环境,使患者获得充分的医疗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非常可行的。因为医学知识与患者的自身利益关系密切,所以,患者是有学习动力的,我们常常会说“久病成医”就是这个道理。而很多人出现身体异常时,也会买书或者上网查资料,了解相应的疾病。而且,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于患者医学知识的普及,比如晋朝的葛洪写了《肘后方》记录了常用的简易医疗措施,供患者自己使用。而我小时侯,记得家里也曾经有过一本红宝书一样的医疗手册,我对医学的兴趣和最初的医学知识,可以说大多来自那本书。

    然而,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医学知识迅速膨胀,即使对于职业医生来讲,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医学知识,而且医学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所以,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因此,医学教育的重点,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转换为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普通的公众没有基础的医学专业素质的培养,网络和各种书籍中的知识又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误导,走上歧路,最终非但不能解决健康问题,反而有可能“走火入魔”,危及自己的健康与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医学知识学习方法与能力,对于公众获得正确的健康知识,犹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都公认,PBL是培养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 的缩写,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特点是一个问题为开端的,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公众来说,大家关心医疗和健康问题,一般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比如“我为什么会发热?”,所以,PBL学习是公众学习医学知识的天然方式。由于有了学习的目标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下一步就是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了。

    PBL的自主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导师的管理下,每个人通过查阅文献,获得对问题的解答,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终各自获得各自对于问题的满意的结果。PBL的教学目的是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知识,所以,对于问题的解答是开放的,讨论是可以延续的,答案也是求同存异的。这个方法是1969年由加拿大Mc Master大学首先提出并在神经内科的教学中采用的,对于医学专业医生的培养都是很适合的。公众如果可以掌握PBL的学习模式,完全可以自主获得足够的医学知识,解决自身可能遇到的医学问题。

    不过,PBL学习模式听上去简单,真正实施起来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技能,否则,非常容易失败。因此,在进行PBL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同时应该避免常见的错误,这对于公众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尤为重要。首先,就是一定要获得充足和可靠的知识来源。比较可靠的知识来源,就是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献。因为这类文献,往往都是由审稿专家审核过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即使有存在“水分”的文章,只要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就可以排除“水分”的影响。而且,一些医学专业文献相对于理工科的文献,比较容易理解,即使开始不能阅读专业性的研究文献,读综述性的文献,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对于网络上的所谓专家或者博客的文章(比如,我写的文章),以及一些科普性的书籍与文章,则应该注意,仔细阅读原文,并且要听多方的观点,进行批评与分析,必要的时候,应该查阅参考文献,并且与本人进行核实,这样才能明辨是非。而对于各种广告或者广告性质的讲座和宣传,甚至包括某些公益性的宣传,则应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自己阅读专业书籍与文献后,进行判断,对于专业书籍与文献没有记载的,宣传又无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该不要盲从。

    对于PBL学习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讨论的参与者,而不是裁判者。在PBL学习中,每个人都只是参与者,都是为了学习知识,而不是创造知识,更不是裁判知识,即使是PBL的导师,其作用也只是规范讨论的形式,局限讨论的内容而已。所以,不能因为别人对于问题的看法与自己不同,就对别人进行攻击,甚至诋毁别人的人格,讥笑别人查找和学习文献的能力。PBL最重要的在于讨论,其受益者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所以,其只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并非完全是教育别人的过程。

    我希望大家都能以PBL的方式,来我的博客参与讨论,一起共同学习医学与健康的知识。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