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太监制将健康人变成残疾, 很不人道” 没等皇帝答, 贴身太监姚郧抢嘴道: “这是陛下恩赐, 奴才心甘情愿, 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昨天饭局认识了泰晤士报北京分社的社长,一个聪明美丽的娇小女子。她的祖上居然是那个因为不肯向乾隆下跪惹起轩然大波的英国公使,而且她真的也姓马戛尔尼(Macartney)。更晕的是她曾经按照祖先日记的足迹走了一遍中国,据说很多地方和日记里写的还一样。
教师节,想起一位偶遇的老师。北京至太原的动车上,我对面的是太原清徐县一位中学老师。他原来教政治,常被学生问得语塞,只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敷衍。后实在觉得满书荒唐言,遂向校长请求改教地理。“至少地理书上没那么多假话。”这番话,让我对这位貌不惊人的中学老师肃然起敬。
一青年在阴冷的地下室,展开一幅世界地图,眉头紧锁,手上托着一块没有夹香肠的干面包,琢磨着当下世界形势对中国的利弊,两岸如何统一,“三股势力”如何剿灭,如何保钓,这时传来踹门的声音,警察要查暂住证了……
我再也不相信小故事了:某富翁想要娶老婆,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第一个女孩买了很多棉花,装满房间的1/2。
第二个女孩买了很多气球,装满房间的3/4。第三个女孩买了很多蜡烛,让光线充满房间。于是,富翁选了胸部最大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