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的生活中都会有很多新闻。我这几天感兴趣的新闻是比如,亚运会开幕了;朝鲜搞了一个盛大的阅兵仪式;阿SA和小她几岁的陈伟霆正在谈恋爱;中国达人秀被指责伪直播,但却成为当天全国电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我以前的同事和哥们儿白岩松写的书《幸福了吗》上了排行榜首位;还有温家宝总理成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我记得李宇春和韩寒好像也上过这个杂志的封面。
当然还会有许多事许多人我们无法知道或无法了解,尽管有了互联网、“围脖”,但我们获得信息的能力还是有限的。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也会成为今天的新闻。我记得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吴佩孚,他在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上好像并不光彩,但我对他抱有好感。二十年代有人建议要拆掉故宫,在故宫原址上修建一个新的建筑,被他给否决制止了。我想无论是今天的新闻和过去的历史都是复杂的,难以用一个标准和价值观去评价。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局限的。
即将放映的这部纪录电影《外滩佚事》,同样是在一种有局限的历史认识上拍摄的。它更多的代表我对上海、对外滩个人化的一个认识和感受。我在写这部纪录电影的剧本时,脑子里闪现过那句很著名的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但不管我们经历怎样的历史和现实,今天,我们总会对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充满好奇、敬意或各种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