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体育课积极心理初探
(一)注重技能教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找到体育课的乐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运动技能是是实现课堂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学习就等于是少了体育课的生命。体育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我们所说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因为碰到一点困难就不教,而是因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在学会技能动作的过程中有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快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后才能找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激发参加运动的兴趣,能更久的坚持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水平贴近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所选教学内容,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习一些投掷类和长跑类项目中,表现出非常被动和怕累怕动的现象。我们应依据学生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合理地缩减或删除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或与未来的工作或交往无关的教材内容,精选和增补一些对学生有用的或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现代健身气息的体育项目,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如健美操、有氧舞蹈、跆拳道、搏击操、瑜伽、羽毛球、乒乓、游泳、攀岩等项目内容。体育内容中可安排些职业使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如根据学生职业的特点,编排能够预防纠正职业病的矫正操、放松操。
当然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适中,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会到挑战性与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创造条件,循循善诱,使其获得更多成功的运动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三)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好玩、好动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直接的动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形成乐学乐练氛围。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可一改以往单调的徒手操模式。可设计为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舞步、步伐练习,或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简单动作的圆圈舞或集体舞,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放松阶段,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进行轻松美丽的瑜伽放松。在排球垫球中,可采用游戏“看谁垫得准”进行垫球的准度和远度练习;在篮球三不上篮的第二步大的练习中,采用传统游戏“跨大步”。在巩固步伐练习时可用听哨音快速移动的反应游戏。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兴趣,也能更快的掌握新技术,教学过程当中不要给学生限制太多的条条框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轻轻一点拨,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思考来进行实践学习,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以前教学学生传球怎么也教不好,这学期我在教06级传球时一改原来的教学方法,先示范了一下,然后要学生用自传球,对墙传球的方法模仿传球,并根据自己实践的方法与教师的比较,教师再讲解,对照。这样明显一对比,错误动作露出来了,学生自己研究出来的效果也要比教师教出来的要好的多。因为,一个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个,则是通过别人的经验获得的,毕竟不是自己亲身体验出来的。
(四)微笑上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体育课上要学生热情参与到活动中,形成一股乐观,主动,自信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就不能压抑,这样学生会不敢展现自己。这个时候就需要靠教师的言行举止去触发学生的热情,和他们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微笑上课这是最好走进学生心灵,融入学生的方法。我们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和他们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五)注重教学评价,正确应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语言、手势、表情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有效手段。学会并熟练掌握一项动作技能,那需要不断的练习、体会,在练习中逐渐体会动作要领,直到熟练掌握,也就是说它需要发展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不准确到准确,从不优美到优美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教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要适时表扬评价,使学生更具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当学生在某个技能动作没做好,而一直存有挫败感和挫折心理时,教师要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使她们能重拾信心,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来,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信中学会。使学生产生“我行”“我能”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并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激发学习技能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和当代职高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职高的体育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转变思路,适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