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购房人 为何现在不受待见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周边某县领导,对记者表达了“绝不做北京的睡城”的决心,并表示以此为契机,带动地方经济转型,从原来只靠卖房子拉动经济,逐步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实体项目”。

 

    回顾这十年来,北京购房人的形象转变是挺大的,最早去周边买房子的时候,真有点“大爷”的威风。2000年前后,一个河北售楼处来一个北京人,那简直是“活财神”,都可以作为榜样来宣传,因为“他大爷”的口碑作用,能影响一批北京街坊来置业。

 

    2005年之后京外地产成了香饽饽,一些收入不高但住房压力挺大的人,往东、往南到处“抢房”,于是开始了“求人”,这个时候提自己是北京人,已经一点没有受重视的感觉了,那几个地方的楼盘,几乎都是北京人消化的。

 

    2010年两次调控,特别是二次调控以来,北京周边的地方政府出台楼市“限外”政策:非本地户籍首套首付五成、二套首付六至七成,这比国家多个部委于9月29日联合出台的“商品住房首付比例调整至30%以上”的楼市二次调控还要严厉,更有甚者,一些北京购房人在周边售楼处得到消息,凡是“北京人”,就不给贷款,也就是买方必须付全款。

 

    北京“大爷”露馅了,原来你不是财神爷,没贷款你活不了。

 

    啥是“北京人”?在周边房地产业,把有北京户籍的、没北京户籍而在京工作的甚至子女在北京工作想给孩子购房的,统统叫“北京人”。而现在这群人统统是“外籍人士”,在受限之列。

 

    真正需要在北京之外买普通住宅的,多是一些收入不高的普遍人,被限制住的恰恰是这群人。

 

    今天北京人,在周边市县也“买不动房”了,让我来数落数落你们是如何“不招人待见”的。

 

    北京人在这儿,远远比在北京不守规矩,我不信你在王府井或者国贸敢吐痰,但在这儿最著名的商业街上印记斑斑;我不信你在北京红灯亮了不停车,在这儿你的眼里根本“没灯、没线、没警察”。

 

    北京人在CBD上班,回到这儿就是睡觉,就连每天来回的公交车都是北京的,本地司机想运营,油钱都赚不到;没人唱歌也不跳舞,更别说看画展了,弄得这儿像文化沙漠;最可气的,你在北京请客动不动就花几百块钱,回到这儿,号称房贷压力大,你就吃驴肉火烧和马兰拉面,基本上对拉动服务业贡献不大。

 

    不可思议的还假装大方带坏了风气,小两口吃两碗面9块钱,给10块钱说“别找了”,有本事你到中国大饭店给小费去啊。

 

    总而言之,北京购房人二次调控之后,拉动某地方经济的作用已经不大,从“绝不做北京的睡城”的口号就看得出,你在人家那里“睡完了就走”的做派,已经不合时宜,你的贡献应该与时俱进。

 

    但想想看,这要求对你来说太高了,如果你在买房子之后,还有更大的能力拉动地方经济,比如说开个工厂、盖个市场什么的,有这么大的资本运作能力,料你当初也不会在周边置业。

                                

                                                               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