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10月开始至年末,两市共有涉及341只个股的3946.48亿股限售股解禁,占今年解禁总额的8成以上,创下股改以来季度解禁规模的历史峰值。其中,10月和11月两个月的限售股解禁量分别达到1592.79亿股和1724.67亿股。若以9月21日收盘价计算,今年最后三个月的解禁市值超过3万亿元!
超过3万亿的市值的限售股解禁,这无疑不是个小数目。此前每月的数百亿元的解禁市值,与之相比实乃“小巫见大巫”。因此,市场对于3万亿的解禁潮还是心存芥蒂的。
自股改限售股开始解禁以来,此前市场遭遇最多的无疑是股改限售股份。如果说以前的解禁主力是股改限售股的话,那么随着其逐步被解禁,首发限售股又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以今年第四季度的解禁股为例,像中石油、建行、中国神华等解禁“巨无霸”,都是在“新老划断”后发行的新股,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股改限售股问题,而是存在首发限售股。其中,这三家上市公司四季度解禁的股份,其解禁总量达3052.95亿股,占总解禁量的77.35%。如10月9日,神华145.11亿股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将上市流通;10月27日,建行1332.6亿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将上市流通;11月5日,中石油1830.2亿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将流通。
应该说,限售股(包括股改限售股、首发限售股、增发或配股所产生的限售股)解禁已成市场的一种常态,随着股改限售股慢慢退出舞台,首发限售股与增发限售股将是今后限售股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新股的源源不断地发行,以及增发个股的不断增多,对于市场上的解禁潮,今后同样如此前一样成为常态。
笔者以为,超过3万亿市的解禁潮,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首先,由于像中石油、建行等央企大盘股的限售股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些国有股份又由于存在套现的种种限制,导致中石油、建行等央企的解禁股份并不会真正进入市场流动。因此,中石油与建行、中国神华等央企股份,解禁与否其实与解禁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区别则仅仅在于这些股份已经获得了流通权。
其次,即使其它上市公司同样存在限售股份被解禁,并不等于持有人会在解禁之后全部抛光套现。纵观前几年的解禁潮,虽然同样存在某个时间段的巨额解禁股份,但从大宗交易系统反馈出来的信息看,套现者有之,继续持有者则是大多数。
事实上,对于四季度的解禁股份,市场应该重点关注的还是创业板的首发限售股解禁问题。由于创业板新股普遍以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个股估值普遍存在高估的现象,并且由于创业板公司隐藏着较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所谓的解禁潮,创业板新股应该是主要力量,这也是市场最为担心的。
解禁潮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