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改革建言书(四)


9.改变军官只能由共产党员担任的不正常状态。首先,宪法里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因此这是不合宪的。其次,共产党本来就是与民主党派、无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因此就没有理由歧视非共产党员。记得,1950年左右民主党派在国务院与部委领导中占到大概三分之一的比例,但现在已经少得很可怜了,现在好像只有科技部长和卫生部长是民主党派,这应该是不正常的。共产党本来就是提供服务的,不是抓权的,其作用首先和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员的苦干上。至于党委书记,本质就是秘书,现在对书记的理解本身是有问题的。书记本来是秘书,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就已经有了书记行业,结果我们国家却把书记变成了一把手,常委变成了二把手,是副职,这是不合适的。当大家都考公务员时,共产党员应该不去考、不去跟别人抢,应该是吃苦在前,这才叫所谓的先进。否则,这是什么党呢?

10.精简军队,基本去除专职文体兵,减少军用土地。现在的总部、大军区、军都有各自的专门文艺团体,而且数目不在少数,比如,总政治部歌舞团、总政治部话剧团、总政治部歌剧团、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政治部话剧团、八一电影制片厂、二炮文工团、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武警总部文工团、政治部创作室与影视中心等。中国解放军有正规军230万左右,那文工团到底有多少人?确切的人数我们无处可查,但从全国各军队歌舞团非常知名的演艺人员不下三四百人来看,我军的文艺军人不会少于万人,这里还不算体育兵。我们的部队延续内战时期的模式,是一个社会,各种类型的文艺兵门类齐全,歌舞类、曲艺类、甚至作词家、作曲家、导演,可谓是应有尽有。在和平时期用纳税人的钱养这么多的艺人有必要吗?他们一年中究竟有多少时间在基层呢?许多艺人来到部队就给个文职高官,这合适吗?我们的部队要成为文艺军吗?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不可以不养人而只用人呢?究竟是战士需要艺人还是机关需要艺人?我国的军队本是一再精简,但文工团好像是越来越发展壮大了,这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据说,文工团现在是待遇高、条件好、下不来,基本上很少下基层,而真正在基层演出的多是些基层部队战士组成的业余演出队。一些艺人还轻松成为文职将军。作为军人,她们可以享有其他军官一样的尊荣和待遇;作为艺人,他/她们又可以在舞台上风姿绰约甚至还可以走穴创收、搞所谓专场音乐会。那些唱歌好的、打篮球好的一到军队就立马给个营团师职,据说05年的超女纪敏佳在入伍后不久就是副营级了,真让人难以理解。军队就算需要文娱活动,完全可以自娱自乐,没必要非得是专业团队,这得花多少纳税人的钱?比如八一制片厂,现在还有必要存在吗?当然,在1949年之前它有存在价值,因为那时的共产党是非政府,是地下状态,但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全社会的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不需要养一个队伍,不需要大而全小而全,军队不能什么都自己干。就是需要文艺兵,比如三军仪仗队,那也应该规模不大,现在似乎是大校队长,人太多了,规格太高了。甚至还种粮食,这不是玩笑吗?养了这么多的艺人,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结果我们有限的军费又被这种非军事的活动占用了。

还有,有必要搞那么多军队医院吗?大多数完全可以地方化。实际上,这些军队医院已经主要靠老百姓发展发达了。比如北京,各总部、大军区、军兵种的总医院那么多,有必要吗?医院地方化之后,纳税人的钱可以省很多,现在不仅还得给其补贴,而且还赚着地方的钱,这就是问题了。另外,军队体工队的存在也是问题。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多年,现在还有必要保持军队的体育系统吗?像国旗护卫队,有必要搞那么大规模吗?军费的每一分钱都应该花在刀刃上。

此外,由于战争的胜利,我们的军队在1949年以后占有了大量土地,现在市场经济了,不少军事土地是非军事使用。比如,北京城里大量的土地都是军队的,也许当初进城时军队的占地属于郊区,但现在经济发展了,许多军事土地已经成为黄金宝地。所以大城市的军队应该撤出市区到郊区,军队怎么能在市区呢?这是任何一个指挥家都不应该犯的错误。现在市场经济发达了,三十年前现在是城区的地方可能是郊区,三十年前公主坟是郊区,但现在公主坟已经不是郊区了,军队为什么还不移出去?而且不移出去就是对老百姓的一种潜在的伤害,所以,社会都变化了,应该与时俱进,该搬出去的为什么不搬出去?而且,据估计,军队通过这个土地还在(不直接)经商赚钱,赚了多少钱,不知道。看看京城的这些军队大院,满眼三产,还像个军事区吗?

11.藏兵于民,破除社会军训花架子。大家知道,现代工业里的车间用人越来越少,现代战争也像现代工厂一样,前线用人越来越少。据说,美国的机器人部队已经开始执行任务,网络化部队已经成立,也许战场上不见人的趋势很快就会实现,美军、俄军还在继续裁减军人。因此,藏兵于民更加重要。这其中,社会军训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军训比如学校军训,我以为几乎是花架子。

从小学升入初中开始,初中、高中、大学,伴随着每一次的升学,我们都要经历一次军训,就军训的内容来说,都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稍有增加而已。每一次的军训都有不算军费的收费,什么军训费、服装费、体检费、照相费等等。通常军训都是在新学期开学前后的暑假进行的,军训大概为期10天左右。训练的内容有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以及整理内务(叠豆腐块之类)。期中大部分时间是站军姿,而且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即使有军体拳、匕首操、射击等项目,但也主要为了汇报表演,或所谓检阅。军训中应该学习的急救技能、游泳技能、防核辐射技能、射击技能、使用各种装备技能、反恐技能等该学的几乎没有学过,军训就是为了最后的检阅,检阅就是看正步走与花拳绣腿,真是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曾经有报道说一个军人去河里救人,结果自己却被淹死了。一个军人,像游泳最基本的技能都不学、不会,这是什么军人呢?叠豆腐块能增加战斗力吗?军队的被子为什么要叠呢?铺在床上或捆起来不是更有效率吗?

中国的军事改革面临很重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是军外人,虽然可能说错,但旁观者清;即使说错,也不见得没有价值,因为它会引发争论,争论则走向科学。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通讯

10087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顾海兵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