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东对高新区培训


     广东省高新区近日邀请我在做关于发展新兴产业的演讲,我便于10月13日启程前往。在广州新白云机场下了飞机出来,颇感到一阵暑期,我这一身北京穿来的长衣就显得颇不合时宜了。广东省科技厅派人来接机,上了车我才知道会议在博罗县的凯泉高尔夫度假酒店召开,还要驱车两个小时前往。

     在车上我简单了解了一下广东省各地高新区的情况,广东省科技情报所的朋友告诉我广东省有16个高新区,其中6个国家级高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除此之外还有东莞、肇庆、江门、汕头、揭阳、阳江、河源、清远、梅州等省级高新区。最近有两个省级高新区刚刚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还没挂牌。我就打电话给科技部火炬中心杨跃承处长,他告诉我东莞和肇庆刚刚获得批复升级,江门也即将通过。我听了非常高兴。发展新兴产业,一定要在高新区的平台上,这次广东省两个高新区的升级,是当地发展新兴产业很好的契机。我希望我这一生当中能有机会把全国的国家级高新区都走遍,这次来惠州是完成这一心愿的重要一步。

     我们在宾馆安顿好之后,广东省科技厅的几位领导、深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邱宣都来看望我。我对深圳市最近重设高新区管委会一事非常赞同,邱主任和我进行了深入沟通。深圳下一步的发展需要在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创新,一个是金融领域要打通,另外就是扶持民营企业创新力量,管委会能够在这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邱主任非常赞同我的思路,她说,深圳市不能像目前这样单纯依靠财政进行投入,需要在资金层面取得突破,也要进一步调动技术人员创业积极性,变企业家驱动为科学家驱动,吸引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来深圳产业化。邱主任并向我进一步介绍了深圳市在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工作。我和邱主任谈得非常投入,以至于连吃药的时间都忘了。

     14号全天是广东省高新区工作会议和高新区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我看了会议日程,由于这次会议在惠州召开,我对于惠州高新区的情况非常关注,特别聆听了本次大会的东道——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介绍,惠州高新区辖区面积从12平方公里发展到了309平方公里,给了惠州高新区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惠州高新区的主要产业包括数码视听、LED、高能环保电池、车载设备等六大产业,主要模式往往是围绕一两个本地明星企业,在细分领域上形成产业聚集优势。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遇到了惠州市副市长张瑛女士,我特地向她赠与了一套长城所最新的《硅谷指数2005——2010》。

     下午我做了一次关于原创新兴产业的讲演,可能在沟通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议程上的演讲题目印成了“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但我觉得这方面内容对于广东省高新区的发展也很重要,便临时增加了一些相关内容,向最近几年全国高新区发展的经验总结做了一定的倾斜,这也使得我的演讲时间从原定的40-50分钟延长到了一个小时,但感觉还是取到了预想的效果。


 

我的相关日志:
 
2010-08-27 | 产业原创——世界一流园区的产业梦
2010-08-25 | 科研院所改革向哪里去?
2010-07-02 | 莫斯科随笔
2010-05-03 | 我所重视的高新区的五个指标
2010-04-08 | 关于专业园和工业小区的空间差异
2010-01-29 | 朱敏:从创业者到产业组织者
2010-01-08 | 国家高新区是新兴产业的摇篮
2009-11-23 | 领先世界 中国高新区还要做几件事
2009-11-21 | 让火炬照遍全国
2009-09-14 | “光谷”学习硅谷
2010-10-14 | 深圳未来三十年的竞争优势来自深度体制机制改革
2009-09-04 | 前海计划——粤港“共舞”的新舞步
2009-05-14 | 美国质量,中国价格:中兴电脑的商业模式
2008-07-23 | “深圳19条”带来新希望
2007-08-06 | 京、沪、深,谁是亚太地区的“创新明星”?
2007-06-14 | 要加快深港创新圈建设
2007-06-02 | 向深圳市长建言献策
2010-10-03 | 中国要发展的是原创型新兴产业
2010-09-09 | 刘宇环:产业跨区域转移流动的组织者
2010-09-06 | 中国谋求大宗商品定价权的重点细分领域
2010-08-09 | 改革开放后十大成功商业模式
2010-08-05 | 未来十年大宗商品唱主角
2010-06-08 | 陈大同:从创业到高技术制造业产业组织
2010-05-27 | “新36条”可望成为“民进国退”的起点
2010-05-13 | 给中国制造加油
2010-05-10 | 叶东:从硅谷风投到中国清洁经济布道者
2010-05-07 | 中国人的灵活性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