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放量疯涨剑指3000 策略上需注意什么?
我们近期分析提示,目前行情越是拒绝调整意味着行情的纵深度越大,目前行情拒绝调整的原因是新增资金能量进入过急,且成本较高。继2007年“5.30”的1.9万亿、去年7月末的1.84万亿、去年11月末的1.89万亿之后,本周沪深两市再度创出2.09万亿的历史天量,且与之前历史天量均产生于行情头部位置所不同,本次天量产生于行情的启动阶段,足以显示本轮行情非同小可。
目前,3000点已近在咫尺,按照目前行情势头,逾越3000点已经不再话下!在行情启动之初,我们曾提示,本轮行情虽然指数彪悍,但行情内容仍是结构性的,只是相对于假期之前,强势股与弱势股出现了移形换位。在本周被资金垂青,资金能量介入越集中的股票,初有色资源股受美元汇率因素干扰比较大意味,其他的诸如被新资金集中注入的煤炭、金融、工程机械、铁路、建筑工程等行业股后市行情仍将会继续上涨,它们的涨也将继续推动大势走强。
许多投资者对本周行情突然爆棚有些目瞪口呆,已经被行情涨得有些“后怕”。最主要的是没有理解“货币发疯”的全球流动性形势。
我们近期分析提示,货币超发加上超低利率促使“货币发疯”,现在全球流动性形势是:货币的上游——印钞机在时不时的开动,货币的下游——必须消费品价格在持续上涨,“汇率战”背景下的货币本身还在争相贬值,在超低利率使货币无风险回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形势下,极大地刺激了海量的货币从储蓄环节退出,“发疯般的”涌向投资品市场,以图通过物化资产来对冲货币价值被稀释贬值,这是所有大宗商品、各类资源性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全面上涨,且大涨、快涨的根本原因。
前几年超发的货币与被超低利率逼出储蓄环节的资金汇聚成流,形成了全球各类投资品市场中无处不在,且势力越来越庞大的的游资力量,也驱使几乎所有投资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的“货币驱动型行情”,并且形成了货币泛滥——投资品价格上涨——虚拟货币总量越来越大——资产价格进一步泡沫化的恶循环。
当然,这种货币与资产价格泡沫再泡沫行情最终是要崩溃的,只是目前还没到崩溃的时候。国际热钱按照1%利率计算的市盈率是100倍,国内资金按照2.5%利率计算的市盈率是40倍,这意味着以有色、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类行业股的“合理估值”是40-100倍市盈率,这必然会通过其他周期性行业股的跟涨效应打开市场整体的估值空间,促使大势整体展开估值修复的行情。
继续我们之前的看法:这轮以周期性行业股为主要驱动力的行情短期内还难以结束,只是流动性驱动的行情随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会时常震荡,后市行情可能会由“单边涨”转入3000点之上的“震荡涨”阶段。策略上需要注意的是:
(1)由于基金原先的持仓部位过多地集中在大消费主题股上,基金平衡持仓部位的需要,以及创业板“小非”解禁在即的原因,行情整体仍是结构性的,只是之前的强势股与弱势股出现了移形换位。
(2)行情新的结构重心已经转向周期性行业股,由有色、煤炭股带动起来的周期性行业热点效应必然会向其他行业发散,并形成交替轮动的局面,掌握其交替轮动的节奏可获得超额收益,对低估值蓝筹股采取“守株待兔”方式也至少可以获得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