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私人汽车转移对大城市病公众视线


国庆前后,由于北京市发生严重道路拥堵,以及新华社报道汽车销量有可能突破1700万辆,引发了业内外的激辩。几乎众口一词,拥堵的原因是私人汽车太多了,建议的措施就是收费、限行、限购……

  其实二十年来北京市的交通一直在拥堵,1997年,北京汽车的保有量激增到80多万辆,交通出现拥堵,“限车”、“总量控制” 的呼声甚嚣尘上。李安定曾问主张“总量控制”的人:合理的“总量”应该是多少,你们心里是不是有数?对于北京机动车“总量”规划最早提出量化建议的,是当时的机械部副部长吕福源,他提出,国际上属于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大都市,汽车保有量少的400万辆,多的700万辆。且不说这些城市还有发达的地铁。北京市如果不按照300万到4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进行规划建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他说:一个城市的经济总体规模,总是与汽车的保有量相联系的,没有足够的汽车保有量,经济就不可能充分活跃起来。

  这样的话,可能北京市没有一个领导能记得。

  最近有的学者指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成为困扰我国进一步提高城市化进程的重大障碍,导致“大城市病”的集中爆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层出不穷。此外像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些大城市病困扰着每一个市民,最近北京媒体突然对私人汽车大加讨伐,使人怀疑是有人试图转移公众视线,把大城市病给市民带来的的痛苦归咎于私人汽车。

  北京市私人汽车在全国来讲确实比较多,这是事实,但是私人汽车使用强度远远低于公务车、出租车、公交车。9月18日,北京市交通大拥堵,有人归咎于三个原因:天气不好、临近中秋、私人汽车多。天气不好就是的道路拥堵,应该理由不充分,因为那天下的是下到中雨,并没有如海南那样的豪雨,道路交通骤然紧张,说明管理的脆弱。

  临近中秋为什么会特别拥堵?有人说都是月饼惹得祸。几千年来,中国人年年吃月饼,也没有吃出交通拥堵。最近几年中秋前特别拥堵是因为送月饼的多了,什么人在送月饼?老百姓提一两盒走走亲戚不至于造成如此的拥堵,还是公车惹得祸。2004年媒体报道,某单位22辆公务车安全行驶里程达1241036公里,平均单车56411公里。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在提出关于改革公务车的提案时建议,大力推行公务用车里程限额办法。而私家车平均年行驶里程在1万辆左右,也就是公务车用起来一辆抵私家车五辆。2008年,北京市估算的公务车总数是70万辆,是机动车总和的20%左右。也就是说,公务车对交通拥堵的贡献堵远远大于私车。那么为什么在讨论交通拥堵的时候不讨论限制公务车?

  收费问题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前几年,广州在讨论交通规划时,一位国外专家指出,国外有的城市手拥堵费,是在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公交、地铁,改善城市道路,加强交通管理等等),还是拥堵严重,才会不得已采取收费措施。现在北京市在不讨论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现提出要收费,而且奇怪的是北京市找去咨询的专家都是赞成收费的,却从来不找不赞成收费的专家,所以给媒体的印象是交通和非交通专家们众口一词。

  北京市口口声声要发展公共交通,但是北京市公交之拥堵也是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本人曾经在300路公交上有一次经历,就是在下车的时候好不容易挤出来了,但是到了车下,却发现外套还夹在乘客中间,我下车好像是“金蝉脱壳”,不得不从人群中把衣服揪下来。北京人说到乘公交从来都是“挤”公交,公交车设计车位是0.125平米一位,也就是1平方米要挤8人,这在冬天还好,比较暖和,盛夏时节,其难受程度可想而知了。为了确保矿山生产安全,10月15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要求地下矿山企业须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领导带班下井。同样,为了真正发展公交,建议有关部门也下发一个文件,就是市政府领导应该每周乘坐一次公交,实际体验公交的发达程度。2007年,美国媒体报道,记者发现纽约市长每周只有两天乘地铁,并不像人们在报道中看到的那样,以为他每天都乘地铁上下班。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位市长每周至少还有两天乘坐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