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上海静安不舍情


  回上海休假已经二周了,没有象样写过几个文字,每每走在上海街头,世博的上海,确实给上海带来人们心灵上的变化,走的最多还是生活在上海度过最长时间的南京西路,这里已经没有小时候看到的白玫瑰理发厅,蓝棠皮鞋店,珠江酒家等老牌名店,换来的是仰头视望的恒隆广场及中信泰富,老妈说,想在附近吃碗面条都难上加难了,
  80年末期建造的上海规模最大美资酒店上海商城依然是南京西路的标志性建筑,我喜欢在这里散步,小时候在这里学会了骑自行车,小时候在这里抓过蟋蟀,年青时候在这里谈过恋爱,在这里也陪老爸散步,这是我最熟悉的上海一条马路,记载了我童年最清晰的岁月。
  10月的上海,秋风习习,尤其入夜特别凉爽,从未离开过静安区的我,虽然离开了南京西路一带,但依然还是扎住在静安区边角落,曾经写过一篇,买房就买静安区,虽然前期成本投入大些,但生活质量远及他区,更难以置信的是静安区上海百岁老人总数甚至超过了崇明县,而静安区的交通则通达上海各角落。
  每次回上海,都能看到上海的巨大变化,但静安区则没有大的变化,但隐约之间感到静安变的更精致了,甚至更安静了,静安区真的变的十分宁静,变得名符其实的更适合人类最适合居住的区域了。
   上海外办外墙,小时候经常去那给父亲拿戏票,这可是上海最有名的花园洋房,夜幕中依然透露出她美姿
  远处的锦沧文华酒店原来是上海警备区招待所之一,也称沧洲饭店,记忆之中,那里沙拉做的很好,其实她很早就使用专用沙拉油,而当时我们在家做沙拉都是用鸡蛋黄加菜油调制的,而第一次进入有军人站岗的饭店吃饭,则是和刚去美国的陈丹青一家聚餐。今天从这里望去,南京西路上的梧桐树明显长高了,俺家的高楼已经淹没在树丛之中了,原来的马路乘凉者也已经看不见了,一切变的那么出奇的宁静。
    华丽无比且宽阔的人行道,记忆之中有夏天的西瓜晚会,还有夏夜家家户户熏蚊子在外聊天的最佳场所
   我一直不解的是,有着20年历史的上海商城(波特曼)却一直保持崭新的感觉,而为什么我们一些住宅大厦却一年新,二年旧,三年变的十分肮脏呢?我们对建筑材料从来没有好好研究,外墙涂料总是暂时的鲜艳,永久的灰暗,就像上海不缺名车,但缺的是干净的车。
  建筑美学在中国从没有真正的学科,虽然这里有众多的各国独资建筑,但我们的建筑依然继续保持着自己老面孔,一味追求高大全,但走进之后,却没有任何灵魂之感,上海商城虽然在上海已经诞生了20年,却没有任何人去注意到她的美。
  上海百乐门舞厅也许是上海的代名词,她坐落在静安区中心区域-静安寺,当全世界人们还没有认识中国的时候,也许他们已经知道了上海百乐门了,甚至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文革中最热门的样板戏-红灯记原创据,却是在这百乐门剧场诞生的,那就是上海爱华沪剧团创作演出的沪剧“革命自有后来人”。

我的相关文章:

回家篇---华山路518号  

上海休假日记-----寻访上海老洋房     上海休假日记-----上海最中心点在…  上海变得上海人也不认识了.....  她在这里写下传奇   上海的老房子(一)   上海的老房子(二)    上海市中心仍然还有那样的老房子
休假上海杂谈(一) 休假上海杂谈(二) 休假上海杂谈(三) 休假上海杂谈(四) 休假上海日记------游龙华古镇     上海滩上的王牌   上海阿婆们 咖啡馆开在大学周边真好 上海世博预防中暑迫在眉睫   上海!上海!上海华山路!

上海有条《武定西路》 上海购房首选静安区 回家篇---华山路518号 上海中心城区保存最完好的石库门

飞机上俯瞰上海外滩 探密中国小笼包发祥地 继续行走在上海华山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