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屈雅君老师
年轻的时候
我试图改变
轨迹、路线,甚而命运
骑单车一路逆行
在人群中,向他们招手
致敬,表达骄傲和歉意。
手掌纹是固定的
手掌是自己的。
为此,我曾写下“革命”
这样血迹斑斑的字眼。
那些青春的,充满力量的日子
就像我乖戾的脾气
时而暴躁
时而温和
最后都趋于平静。
按:这是关于我的母校的一篇新闻和母校的一位老师写的文章。当年在师大就读的候,我就是一个说话比较刻薄的人,为此没少让我的老师们生气。其中一位就是屈雅君教授。区教授致力于女权主义的推广,这个女性站式小编厕所也应该属于她推行的一个方面。当初我在她的课上,曾极力反对过早过激的推行女权主义,为此让她伤透脑筋。不过在这个问题,我挺支持她。毕竟一个学校的思想意识,如果总是陈腐的、落后的,就很难有很大的发展。北大可以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和它自由的学术与严谨的校风不无关系。在这个新闻里,忽略了一个人,就是我们母校的校长——房喻校长,他做得开明而且大胆,让人钦佩。在这里,向他们两位致敬!
地处古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26日启用新型环保女厕,为女大学生提供了站立式小便器。
地处古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近日启用新型环保女厕,为女大学生提供了站立式小便器。它的推广,从节水层面及女性如厕观念转变层面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但启用两天来使用者寥寥无几,一些女生连观看都显得不好意思。
2005年7月28日,西安首座女性立式小便公共厕所在街投入使用;2010年9月26日,这种新型女性立式小便器正式进入陕西大学校园,共有6个。据测算,女性每次排出300毫升尿液需要用去6升清水去冲洗,而男性使用小便器冲洗最多只用3升水,仅此一项,一位女性每天至少比男性多用10至12升水。
28日,记者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女生宿舍楼外新设立的公共厕所看到,一进门就有3个女性站立式小便器,分别用粉色挡板做装饰,并贴有使用示意图,墙壁一侧挂有一次性女用导流器,可免费使用,女性只要借助这种A字形的导流器,便可以像男性一样站立着小便。据厕所管理员介绍,这种新型的小便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节水、环保等问题,但从使用时导流器卫生的角度说,学生还不是很放心。她透露,两天来使用者寥寥无几,一些女生连观看都显得不好意思。
女性站立小便推广者、陕西师大教授屈雅君表示,使用的女生很少主要还是许多人不习惯,同时从心理上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不过,站立小便对于难以下蹲、身患重病不能下蹲以及身有残疾不便下蹲的女性来讲,特别需要。同时,女性站立小便,由于尿液送入导流袋中可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对于健康女性来讲同样十分需要。
陕西师范大学志愿者小秦告诉记者,从上学期开始,陕西师大报对这种新型环保女厕进行了报道,校园网也发布一些关于女性立式小便器的资料。目前,有关人士已印刷了部分宣传手册,在校园里散发。(
性如厕革命:离我们有多远?
屈雅君
水,是今天地球城市生活最严重的危机!
中国是世界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
到2010年,中国城市年缺水量已高达200亿立方米……
会有人为她立传
一个女人,独立面对着来自各方的讥笑、嘲讽、误解、质疑,十几年如一日倡导一项习俗变革。这种坚持本身就令人肃然起敬。这个名字应该被记住:叶甘霖,西安航空计算机研究所退休工程师,中国倡导“女士站立小便”第一人,中国大陆女用导流器首位发明者和推广者,她自费组装了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男女通用街头小便厕所,西安也因之成为中国率先拥有女性小便厕所的城市。请相信:多年以后,会有人为她塑像立传。
初次接触叶甘霖和她发明的“导流器”,多数人会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觉得它十分荒唐离谱,甚至无聊,甚至可耻。但是,如果你相信:文明的每一步进程都是从无到有、由寡而众,你一定愿意认真了解叶甘霖的事业。
令人昏厥的数字
如果你问:如厕革命的意义究竟何在?最天经地义的理由莫过于节水。
当今公厕最致命的浪费是女性每次排出的300毫升尿液需要用去6000毫升清水去冲洗(而男性使用的小便器冲洗一次最多只用3升水)。只在一瞬间,6升净水立即就变成了污水,顺着最肮脏的管道排走。仅此一项,一个女人每天至少比男人多用掉10-12升洁净水。这是最保守的估算。陕西师大共有16000女生,每日将160吨以上的清水变成污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甚至昏厥的数字。它难道不值得女人们、女生们、女老师们为此付出“不雅”的姿势、尴尬的学习、习惯上的不适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吗?西安有多少高校?计算一下每年排出去的污水——怕有一整条渭河那么多了!
会带来新污染吗
这是四年前与叶甘霖老师交谈时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因为女性站立解手需要用到一个器具——导流器。最早尝试这项变革的女人是用巴掌大的纸片,以对角线为中心,卷成锥筒状或者对折,使用过后随手扔掉。即使是废纸,用量也相当可观,当然这是早期。随着这场革命的深入,导流器成为一种专用工具。如今世界各地的同类产品五花八门。美国的像杆大铅笔,加拿大的像条张嘴鱼,荷兰的像支尖鞋子,澳大利亚的像个长漏斗,中国台湾生产的活像飞翔的小燕子。材料也各不相同,塑料、橡胶,防水纸……平日里将其平折,插进精致的小塑胶袋,如厕时从容取出,用后以手纸擦净,优雅地收进手提包。叶甘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女用导流器的发明人。她的设计工艺简洁、折叠后可装在7厘米见方的塑料袋里,重复使用。她为自己心爱的发明取名“婷婷”。其实,可以用任何稍硬一点的无毒塑料膜或防水纸自制导流器,材料随处可取,制作简单方便,使用方便随意。据说现在国外有一种更高级的导流器,表面覆了纳米涂层,滴水不沾、抗菌防臭。在未来,导流器像手纸、卫生巾一样,是一项潜力无限的产业。其设计、材料、工艺,均取决于市场,而市场则依赖每人头脑中革命的闪念和毫不迟疑的行动。
最难改变是女人
虽然2006年西安市创卫办就召开会议决定试点,虽然2009年国家城建部对厕所改革的建议给予了积极关注,但是推行起来却千难万难。而最难接受的往往不是男人,而是女人自己。究其原由,是因为它给人以太多暧昧的联想。其一:女人模仿男人解手,非男非女成何体统?有道是日月乾坤,各行其道。上帝给了两性不同的身体构造,就应该道法自然。可偏偏有人反其道行之,不怕遭天谴吗?其二:如厕,本来就是上不了席面的事,女人更应该龟缩在犄角旮旯里草草完活,怎么好在公众视域中气宇轩昂“秀”小便呢?其三:最受不了的是那个导流器,令所有人的想象力都准确无误地抵达男人的阳具——不往这方面想都由不得你。一个大姑娘家,手里攥着那么个东西撒尿,羞不羞呀?这些非议都不难理解,但我仍想说:解手就是解手,大可不必把它想得那么不洁、不雅、不堪,不必把它和“性”想在一块儿,女人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不就是撒尿吗?天地人间第一等急事,比吃饭急。我看到啤酒节上,那些来自农村的女锣鼓队员排队等在叶甘霖安放的小便厕所边上,又大方又自然,毫不觉羞。不是农村女人比城里女人“革命”觉悟高——人内急了,哪顾得了那么许多!每当课间休息时看到教学楼女厕所壮观的长蛇阵,就会冒出来一个顽固的念头:要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加上几个小便器,一切将变得无比简单,女同学的日子也好过得多。
不见得“从来如此 ”
有人反驳我:说得千好万好,可几千年了,我们女人从来如此呀!我便用鲁迅《狂人日记》那句著名的疯话回敬:“从来如此,便对吗?更何况,并非从来如此。”台湾的庄伯和写过一本《厕所曼陀罗》,其间讲到,公元450年左右,希罗多德旅行埃及,看到女人站立小便,男人蹲下来小便;台湾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中的某些部族,在日据时代还有“小便时男弯下腰,女只稍弯腰行之”的情景。从前,日本和欧洲的某些国家也是“男女皆立姿小便”,只是近代以后才换了姿势;造成形式各异姿势的原因很多,有的与性观念有关,有的与宗教教义有关,还有的说不出什么原因,文化习俗使然。然而将各种各样的姿势改造得整齐划一却大体可以确定:是西式文明。但必须承认,目前世界流行的男女解手方式,符合两性的生理构造和文明人的卫生需求。而上述史料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这种标准化的姿势,并非完全由人类生理构造所决定,而是有其社会成因。既然如此,它也能够在不改变人类排泄器官的前提下,被新的社会观念所刷新。
拒绝拿“平等”说事
有人问,虽然已有不少国家的女性开始尝试如厕革命,但远未到大面积普及的程度。中国人非得赶这个时髦不可吗?我要说,没有哪一个国度比中国更需要。那些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国家,女人们多是从自身方便的角度来看待这场革命的意义的;还有的女性把它当作一种生活趣事,有想玩的兴致勃勃游戏一番,不想玩的对此置若罔闻;但对中国人来说,这些动机都过于奢侈了,咱们没法跟人家比。谁让咱们人这么多,水这么少,生态这么脆弱,碳排放压力这么大呢?
确有闹女权的上纲上线地拿如厕说“解放”的事儿;看到网上一篇口气傲慢的文章,为炮轰女性站立小便,煞有其事地将女人的“解手”跟“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联系在一起,用尽刻薄的词汇极尽挖苦之能事。很想不客气地反驳他:要是女人从厕所里站起来就算是“解放”了,要是女厕所里多了小便器就算是“男女平等”了,那我就豁出去了,别说站着,就是卧着、趴着、甚至跪着、吊着,什么姿势我全不在乎。这位先生以“解放”和“平等”这么严肃的话题来抵毁这场原本就很艰难的变革,也未免太阴损了吧!女人如厕革命虽然坎坷,可要是和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理想比起来,易如反掌。
人人都需要学习
“易如反掌”,说的是观念的改变。而当你身体力行地去尝试站立小便时,会感到,它需要一个过程。第一,要由尝试到学习。初试者难免会弄湿手指和内裤。让人回想起孩提时代第一次换掉开裆裤时的困窘无奈;第二,要由了解到练习。位置、角度、手法,没有五次以上的演练,很难做到完美,这又让人回想起月经初潮时的手忙脚乱;第三,要由适应到习惯。即使掌握了技巧,也还需要适应,即使完全适应了,也还需要在进入厕所的瞬间自然而然地、习惯性地采用这种方式小解。只是到了这个阶段,才让人开心地回想起第一次告别筒子楼令人作呕的公厕用上自家洁白的坐便时的舒适感。这其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女人本着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心,以义无反顾的行动力,以开风气之先的青春风采,变尴尬为优雅、变粗放为高贵、变羞涩为骄傲、变另类为时尚。届时,你换了这种姿势解手,不是因为你怀孕,不是因为你膝盖疼痛难以下蹲,不是因为你外出遭遇臭气熏天的蹲坑或污渍斑驳的马桶,不是因为你做客时担心引起洁癖的主人的不快……什么都不是,你已然将一种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选择,将日常的生理行为升华为一种现代理念烛照下的崭新生活方式和审美生命体验。
为陕西师大喝彩
2010年4月的一天,校长认真听完介绍,做出一个毫不迟疑的反应:“好呀!我们可以试一试!”报告飞快转给了主管后勤的副校长,电话里他说:“谢谢你提供信息,我们以前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最是后勤处长的话令我感动:“我看这事呀,就像民国初年剪辫子,是一场革命。”处长最终决定,在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新建厕所的女间里各置三个小便器。从校长听取建议到这个决定的出台,仅仅用了一星期。
如果说2004年西安市西华门什字的一间公厕安装了的中国第一个女用小便器是金陶公司的私人企业行为;如果说叶甘霖2005年自费矗立在西北大学过街天桥下的中国第一间男女通用小便厕所是个人行为;那么,陕西师范大学将出现中国第一个由公共行为主体建造的女性专用小便设施。
亲爱的朋友,希望你成为勇敢的革命先行者中的一员。如果你羞于行动,请竖起大姆指为她们喝彩;如果你觉得喝彩为时尚早,请为她们送上赞赏的目光;如果不想赞赏,至少呈上一颗接纳的心;如果你连接纳也不能够,请暂时将所有的责难和非议封存在心,让时间、让历史将它们慢慢溶化……
(屈雅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