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钢:一个营销策划人的行与思(下)
查 钢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一些营销策划人也面临着转型和自我突破,从市场发展的阶段来说,营销策划这一社会的职能定位出现的时间非常短,在外国成熟的营销理论面前,我们的方式方法就像小儿科,但是这种小儿科却能反映出中国营销市场的现状,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在中国这个不成熟的市场上,按“常规用兵,”并不能百战百胜,适合中国土壤的,木土化企业才能生存。
所谓遭遇困境,也就是说市场越来越理性,营销策划行业中的泡沫并不比其他行业少,一些靠“花样子”处事的“能人”不断的被市场自然剔除,除此之外,对于营销策划人自身,市场格局的改变,自身也面临着压力,它是附属于企业的一个服务行业,当企业发生了变化,营销策划行业寻求自我突破自然也是一种本能。在行业中,进行这种转型的营销策划人有很多,从市场现状来说,都是可圈可点,例如,素有“鬼才”之称的叶茂中就以入股客户,共谋发展的方式,以改变以前广告一拍分道扬镳的合作。这在国内的营销策划行业来说是开了一个先例,但营销策划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同样,策划人也在进行张力延伸,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例如在行业中举行各种论坛和会议,宣布行业公约,通过风向标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在全民创业大潮中,不少营销策划人被各级政府聘为创业导师,指导中小型企业的市场难题,将个性的营销策划人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还有的营销策划人奉信读万卷书,行万里书,例如我,每个时期我都要到国内进行考察,我相信任何市场的症结都在市场上,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深入的了解市场动态,收集企业案例信息,在差异化找问题和总结经验。
对于越来越多的策划人洗脚上岸,“空降”企业做市场、做品牌、做销售。看待它,也应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事营销策划也是一种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自然更新和剥离的一面。俗话说,商场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其实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我认为,策划人做实业,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是抱以真心做事的态度,反而会给市场带来新的碰撞火花,学而致用,用之实践,能力决定高度,思想体现价值。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策划人做实业,与海归、创业的性质是一样的,多元化的发展是可以促进市场的进步。没有必要把它片面化和扩大化。
值得提出的是,策划人是“人”,不是“神”,职业习惯不能带到企业当中去,过去,营销策划人总是处于如何整合市场最佳状态的角度,多考虑方案的完美注重执行力,而做实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要有老板心态,在考虑发展的同时,生存的底限不可越过,梦想与现实总要左右摇摆。因此,营销策划人好做,老板不好当。
国际化的营销策划人,在中国还比较稀缺。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或者并购外国企业,如果还按传统的方法去给他们做营销策划,那肯定就不行。中国营销策划人面临着如何“长大”的困惑,这里面有机遇也有挑战。令我们难堪的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在国内的外企,全部是国外公司在华的公司,也就是说是分公司,全球一体化,国外企业早就把全球作为整体市场,跨国企业在大格局中下棋,在华的业务只是整体业务的一部分,而我们呢?市场是以国内为市场,虽然说国内市场也很大,甚至不低于整个欧盟,可是从这一点上看,我们的营销策划人的格局不够,我们的营销策划人是不具备走出去的资本。
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的经验值,我们没有跨国营销的经验,大量的市场案例是我们最缺乏的,营销策划是创意思维,是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碰撞的,作为营销策划人,并不是具备有什么慧眼和天眼,我们所凭的只是判断力和创意力,而建立这两个力的基础就是不断经验值,从市场的角度说,就是我们的样本数不足,这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力。这些都是客观事实存在的,也是我们的短板,营销策划者不容回避。
不可避免,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营销观念和思想是否经得起碰撞?至于说走出去,这也不是说不可能,与国外成熟的营销策划人相比,我们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这需要我们众多营销策划人的不懈努力,
现在有一个好的机遇就是,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已经实现了无阻碍沟通,这一点上,我们的营销策划人与国外同行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就是说,我们也获得了同场竞争的机会,这必然会为我们的营销策划人带来很大的思维改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稳健和创新各有侧重,市场需求日新日异,如何整合全球大市场和产品传播,都是摆在众多营销策划人的面前。
不可否认,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说得多更要做得多。处于营销发展的初级阶段的中国,外资一直是我们的老师,从做终端,做渠道,做管理,做活动,做公益…我们对市场的把握总认为是很肤浅,如果进行大兵团作战,我们经不住就会七零八落,管它呢?能下场比赛就是成功。因此,我们还是要学习。甘当小学生,保持好一个良好的心态,
其次,我认为学习国外同行,务实很重要。专业是表面的,深层次的应是实用主义。抓住问题症结,是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实用性才是公司变革的核心,成功的方案不是页码多,表格精,口号响亮就能表示成功在望,为什么麦肯锡公司为客户出具薄薄的两张纸就值几百万美元呢?从目前说,一些客户和策划人的心态还是比较轻狂,注重概念和利益的炒作,对营销策划的理解就是雪中送碳,带有传奇色彩的策略总是能津津乐道。随时信息的多元化,市场自我过滤的能力大大增强,肤浅的做作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在香港有一家化妆品公司,研发运用了用一种TPE材质做护肤护理用品,这种材质密封性和贴合度能极大的与肌肤“亲密接触”,如同人体的第二肌肤,渗透吸收效果高于市场同质产品的50%,且超低过敏源,它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理念在欧美市场才刚刚流行,刚进入国内市场,在江浙市场很受欢迎,这种纯粹的高科技材质,仅仅靠概念炒作显然是不合实际的。
我理解的营销策划行为其实是一个为客户不断提供“放下”和“成长”思维的过程。“放下”的应是企业的过去,只有“放下”,才能实现突破企业的创新和进取,不“放下”又怎能让企业随时轻装上阵?“成长”是要让企业学会不断的去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不要成为“温水煮青蛙”的典范。而我们现在的很多营销策划公司只是学习了孙子兵法中的“树上开花”,在沙滩上建城堡,看上去是宏伟和壮大,“取势而为”只是一个初级阶段,要想打造企业成为一家受尊敬的企业,还需用一条很长的路。
同样,另一个本质就是要简单到位,目前国内还有一个不好的策划习惯,一些大企业也犯这种毛病,策划了一些促销活动和互动游戏,本来很好,却在过程中加上了很多的附加环节,反而是画蛇添足,让参与者在争议中接受,加上舆论的关注,一时是众矢之的,策划人还认为这是变相的自我宣传,这种策划不要也罢。我举个例子,北京有一家商贸公司,在它的推广模式中,有一个会员托管的网上服务,即凡是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一律成为它的会员,可直接享受到各种后续服务,而且这个会员网络平台的信息与区域经销商共享,简单、不做作,深受经销商的欢迎,产品销售自然是畅通无阻。
总之,少一些商家的经营套路,实实在在地为消费者做点实事,这不仅是商家而言,也是对营销策划行业而言。因为,市场本来就是一种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