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年半,你感觉了什么?


                

  最近,某中国协会要求我就网民对新医改的热议中的启发与思考,正当我苦于寻找资料的时候,我正想委托几个大网站帮我网上问卷调查。真是天助我也,此时我发现今天的深圳晚报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最近结束的《医改实施问卷》和《医改调查》两份网上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进行了报道,题目很吓人,谓之:八成市民不满医改现状。我赶紧问朋友,这份调查是否真实,可以说,我问的朋友说不知道,奇怪了,谁在负责这份调查呢?没有必要去追问,我赶紧上网搜索。。。。。。

  原来,真的在深圳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的网站找到了《医改实施问卷》调查和《医改调查》,参加投票的人还真的不少,分别有6700余人次和近4万人次。

                             

   这两份调查问卷就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对医改最关心的问题、药价问题、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您对我国医改现状是否满意”一项中,共有431人参与投票,对医改现状满意的只有7人,有68人基本满意,356人对医改现状不太满意,占到了投票人数的82%之多。从中可以看出百姓对医改的迫切要求;在“关于医改,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项中,“全民医保时间表”居首位,依次是“药价虚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医保用药范围”位居前四项有近8成(249365)的人认为药价仍然过高。

  对于“改善医疗关系的关键”一项,共有6109人参与调查,其中位列第一的答案是“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向患者解释病情,减少误会”,共有1896人持上述观点;而对“如何有效真正降低药价”,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发改委强制药价”、“医药分开”、“集中招标”会是有效的途径。

  其实,我们对这份调查是出于如何加快医改补法,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一个中期评估,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改革才刚刚开始一年,还有很多政策没有出台和落实。如果过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那是不现实的,因为医改历来就是一大难题。但是可以得到快慰的是,虽然网民不满意,但是他们还是感觉有了一些改变,也得到一些实惠。也许我们的要做的工作太多,或者网民渴望得到的很多。毕竟如我所说,我们的医改蓝图是美好的!我们也可以从其他的问卷结果来看,网民还关心:社保和社康。
 

  我认为深圳开展这样关心民情民意的做法是非常好的,我们的工作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要民众认可。这样的网上问政比任何组织的社调来的真实。既然我们发现了问题,就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为更好向市民宣传他们的新医改政策,就此设立了《深圳新医改网上释疑》,这一举措受到网民的充分赞扬!昨天下午,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致市民的公开信表示感谢。

  据了解,网民跟帖非常踊跃。经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梳理后,共整理出意见和建议59条,这些意见和建议比较集中在社康中心、社会医疗保障等方面。其中关于社康中心的有11条,主要反映社康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不够高,有些社康中心利用率较低;关于社会医疗保障的问题有24条,主要反映社会医疗保险待遇不够高,劳务工医保参保人员就医不够方便,希望综合医保和少儿医保能够实现门诊统筹,希望综合医保个人账户能够更方便使用,希望外地参保人员在深就医更方便结算;此外其他问题有四类24条,包括特区外卫生资源配置较薄弱、临聘人员待遇低、医院开高价药和大检查单、希望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等。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对其中的13个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对于其中尚未答复的问题,该委已经向市社保部门、各区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反馈,正在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跟进,将会适时向市民朋友作出解释或解答。

  针对网民普遍反映社康中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市卫生人口计生委昨日作出了回应称,深圳将推出五项举措来完善深圳特区卫生服务模式。

  一是推动社康中心属地化管理。市级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公立医院不再举办社康中心,将其目前举办的社康中心移交给属地区政府公立医院举办,其人员编制、固定资产一并划转各区使用。这项工作没有政府的强势推进,就会处于胶着状态。

  二是推动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卫生和人口计生委拟将社康中心分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两种类型。社康中心以社区为服务单元进行配置,实行“院办院管”的举办模式。社区医疗站以工业区或大型企业为配置单元,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主要为劳务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基本医疗服务。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在政府的合理补偿下,医院才有积极性管好社康中心。如果让医院承担了政府的责任,可能不会持久。

  三是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保障机制。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将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提高社康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维持经费和农民工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社区门诊统筹基金偿付标准,按照规定落实社康中心的人员编制。着力解决大多数社康中心临时租用房产、服务场所不稳定的现状。

  四是加强社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将从2010年起,每年招收150~200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采取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培养学员进行为期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五是提高社区健康服务的便捷性。实施“弹性工作制”和发放“市民健康卡”,并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和“家庭病床”服务。以居民自愿为原则,扩大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范围。

  在这里,我有想起汪洋书记网络问政于民的倡议,我们政府部门如何利用网络而不是害怕网络,深圳就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

  医改进行了18个月,是好是坏,还是民众说了算。同志,医改任重而道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