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出台,GDP增速比前两个季度下降,CPI比前两个月有所下降,农业丰收在望。主管总体感觉是中国经济发展很稳定。
前天晚上加息,有评论认为是因为要压制通胀,而今天的数据看压制通胀的理由似乎不成立,因为九月的数据不可能因为昨天一天的通胀率下降而改变整个月的平均值。日本暗示要扩大货币供应,美国也扬言要每月增加美元印刷量。明天G20群魔会有个交代。
刚刚结束的党代会,首次非常正确地将GDP排斥在经济目标之外,因此,舆论认为中国要压低GDP增速,我觉得也仅仅是猜测,没有依据。我以为这是党和政府的一种工作思路的改变,除此之外,与GDP的加速或者减速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仅仅表明我国不再单纯追求GDP而已,这会改变省一级领导人的工作思路,是好事。
中国的政策有开始明确的迹象。压制资产价格,主要应该是延缓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利率,面对的社会矛盾和经济体内部的通胀压力,但是,我们认为通胀问题是亚洲的普遍问题,是由外延压力构成的,因此,政策着力点应该还是外部经济外交途径上解决问题,利率提升主要目的还是缓解内部的资本压力和社会矛盾。
中国的GDP在本次经济目标上被忽视,是政府成熟的表现,是好事。经济有很多指标,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指标都具有公众不可验证性,所以,意义不是很大。但是,作为一个好的政府,就业率、货币购买力、居民收入增长率、货币杠杆率、人均资源占用和效率、国家负债的人均率、公共福利支出占税收比例等等,这些才是一些硬指标,如果用这些指标去分析美国的政策对判断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就很有效,我相信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同样有效。忽视GDP能迫使地区政府和公务员为老百姓做实事而不是老是搞指标游戏这样的追求虚拟业绩,使政府和公务员的工作更实在。比如最近广州发生的公路事业局用黑漆涂马路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而现在已经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我看广州人大就应该请相应的局长、处长和制定这个政策的那群公务员卷铺盖滚蛋。
所以,很多时候觉得每次政府公布数据时,市场就很煞有介事地紧张一番,其实不过是机构做局的好时机和借口而已,一个市场的经济状态如何,不是瞬间发生的,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工作、收入、生活费用、纳税额与享受的社会福利变动率等变化自己心里早就应该有数,还犯得着去刻舟求剑吗?所以,数据不过是印证的证据而已,印证什么就是各取所需的事情了,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从2007年到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都在陪着美国玩经济危机游戏,该结束了,无论是中国、亚洲还是欧洲,大家的耐心是有限的。美国老是这么赖着也不成啊,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比较好;中国应该反思西方的市场经济是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市场化不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小心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房地产就是很好的证明,抑或是市场经济要求的环境我们达不到或者说人类社会都达不到,所以,市场经济可能是个好东西,但也要有个实施市场经济制度的政治制度基础,如果像现在美国一样支撑市场经济的政治基础本身就是市场化的,可以购买政治,那么市场经济就是一个恶的东西,是乌托邦。中国需要的是适合自己的经济形式和经济流派,需要适合自己政治社会基础相匹配的市场经济,而这是没有人会告诉我们的,只能自己寻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