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车不可行,车多而不堵是有路可行的
如果说限制私家车的购买力能够行得通的话,早五年甚至于更早些时候,以行政手段著长的北京、以经济手段见长的上海,早就都出台限制私人买车的严厉措施(这里讲的严厉是让你根本就不要想着买车这回事)了,但时到今日,北京已突破了四百五十万辆大关,上海、广州的私家车也绝对是个吓人的数字,此时来限购,估计连想提案的人自己都没有多少底气了。
既然不能限购,那就是说该造车的还要开足马力的造,该买车的人还要攒足了银子的买,当然道路上的拥堵肯定是日益告急,那又当怎么办呢?04年时,我们在京四环上试车一马平川,06年时在京五环上试车也还可以放飞,而到了08年之后,在京六环上也跑不起来了,到了“而今现在眼目下”的2010年,就是跑京承高速公路也都得亦步亦趋了,有什么办法呢?GDP要保,私家车还得大上。
也不光是京城如此,全国都一样的“摊大饼式”的城市格局,只要是搞二环、三环、四环的城市,不堵车倒成怪事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一线城市的堵车形势全面告急不说,二、三线城市的堵车形势也日益严峻。可车是限不了的,现在没有哪个城市还能用限制购买的办法来把购买力和交通拥堵给治理下来。
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分流私家车,让私家车少上路不失为一条治堵之路,而且许多城市也这样做了。公交先行,方便廉价的公交系统在全国都在进行探索。以京城为例,四角钱刷卡的起步价,两元钱的地铁通乘价,真比开私家车省了极大的开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私家车真没有购买的必要。问题是当你住在通州、天通苑等虽然有城铁直通的地方,可在早、晚高峰时挤得上不了车;又如住在燕郊、顺义那么远,就是公交系统非常方便,可是当你倒上几次车才能进城上班,加上你出小区到达第一趟公次交车的乘车点所花费的时间与周折,与自己有车真是法相比。
加之愈演愈烈的高房价,让许多住得远一些的人,连车带房买下来,还要比在离城市中心的地方买房还要便宜得多。“摊大饼”式的城市结构,哪怕公交系统再发达,也总要留下许多的盲点,要进城、要办事,没个自己的车子还真的不行。于是当下如果说限制买车,一方面是已经下不了这样的行政命令,二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以及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买车的刚性需求正日益旺盛,而且不为高油价和大堵车所动摇。
其实车多必堵是一种必然,然而车多不堵是并非不可能,关键是管理水平要跟上,国外不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吗?人的流动加速,交通需求日增,面对这样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探索的是综合治理。“一刀切”式的办法,即要么私家车、要么公交车肯定是不行的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探索公交车加私家车的模式,在那些公交盲点地区,就开私家车,到了城市中心,就用公交系统。另外在浩浩荡荡的乘用车堵车大军中,很多车上都只有一两个人在乘坐,大量地耗费道路资源,国外早已流行的“拼车”出行,以减少车辆上路数量的办法,为什么我们就只简单地以安全问题为由,不能进行探索呢?
车不能限,路又不能堵,只能在管理,特别是因地制宜的中国式管理方面动脑筋、下功夫了。其关键就在于首先要打破单一的出行方式和交通管理办法,如采取私家车+公交系统,私家车+自行车,在同一方向上的私家车拼车出行等种种利于加快通行,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政府与公众共同来探讨拿出减少在拥堵地段上限制车流密度的措施。
车多是现实存在的,治堵亦有很多文章可做,有很多办法可想,关键在于必须创新和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必须研究多种疏通办法,而不是只是面对堵车坐而清谈,放任自流。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