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怕中国


 
□文|冯东振
钓鱼岛问题一直存在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条约,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日时,曾针对两国发生争议的钓鱼岛问题上提出搁置论。邓小平当时说:我们这一代没有智慧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搁置,可留待下一代来解决。正是当年的这个和平条约在一段时间内让日本一直保持着对钓鱼岛的实控权。
钓鱼岛问题之所以沉默了那么久没有浮出水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日本经过战争国力极具降低,而同样刚刚建国的中国也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为了解决国内对物质经济发展的矛盾,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在当时无非是一个权宜之计,而刚好又满足了当时日本反战经济的胃口,所以搁置争议一直是一个环节卡住了钓鱼岛问题,使之没有表现出来。
现如今日本经过美国的帮助经济迅速超越了德国,成为二号经济强国,军事力量也随着经济力量迅速膨胀。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同样增长迅猛,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虽然中国的人均经济占有率远低于日本人均经济占有率,但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却抢占了日本的第二把交椅,这让日本产生了危机感。当两国的经济已经摆脱了当时卡主钓鱼岛的前提——发展经济时,钓鱼岛问题自然会浮出水面。
 
日本挑起矛盾
 
日本以中国拖网渔船计划以涉嫌妨碍执法公务为由,逮捕了中国渔船船长,同时还以涉嫌违反《渔业法》(逃避登船检查)为由展开调查。日本逮捕了中国渔船船长以后,企图以本国的法律来处分中国船长,这无疑是自认为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从而可以违背了邓小平当年的搁置论,也从另一方面暗指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中国如果保持缄默,无非就是默许了钓鱼岛的所属权属于日本。日本的这一步棋触犯了中国的利益底线,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发起的各种反制措施。
日本人没有预料到中国反映为什么那么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让中国不得不强硬起来:(1)、日本单方面扣押中国船长,企图把矛盾内部化以本国法律来处罚,其实是单方面肯定了钓鱼岛归属权,违背了当年中日签署的和平条约。
2)、中国强硬的背后有三个后盾: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二,军事实力不可小嘘。第三,国内人民的不满。
3)、对日本的强硬可以暗示中国在领土主权的态度,从而增强了对有争议的南海主权的影响力。
这些都是中国强硬的显性原因,隐性原因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日本;中国海军正在扩张阶段,正试图突破以美国为首的第一岛链,如果日本以钓鱼岛为根据地势必对中国冲破第一岛链走向世界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因为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而失去战略地位。
所以说中国的强硬不是政府的主观强硬,而是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不得不被强硬。
日本不敢与中国撕破脸
中国通过各种强硬措施的反制,日本最终以保持处置权释放了中国船长。日本的这步棋无疑是打了自己的左脸,留了一个右脸。日本人自己给自己吃了一个黑苍蝇把中国船长放了回来,而又留了一手保持处置权。这一步棋和邓小平当年的搁置论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最终日本人还是无法以单方面的法律来解决钓鱼岛的归属权,从而又把钓鱼岛问题搁置了起来,最终还是回到归属争议上来。
日本为什么向中国示弱呢?这是由日本自身的制约因素造成的。首先,日本是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不允许发展核武器。其次,日本属于岛国,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其作战半径与作战纵深不足。再次,日本的经济军事与中国的经济军事快要到了难分轩轾的地步,一旦发生战争日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战胜中国。最后,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如果日本和中国撕破脸势必两国都有损失。但是从损失的程度来讲,日本远远大于中国。日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外向型增长,中国虽然内需不足,但内需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就日本而言其内需早已经处于饱和,经济无法由外向型向内向型纵深。这就是日本为什么不敢彻底与中国撕破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