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也要过紧日子


柴福洪
 

欧洲各国都出现债务危机现象,继西腊、西班牙之后,老牌的英国也出现负债大农业3.8万亿英镑。法国退休金不足推迟退休年龄,引发全国大罢工,英国紧缩财政开支,也有可能引发社会大罢工。

长期以来,欧洲人的高福利和医疗保障一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艳羡。上班族的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不用累死累活加班还能享受悠长年假,即使不工作也能领到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障金。这种状况在许多欧洲人眼中,似乎都应该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福利。欧洲各国罢工事件接连不断。究其原因,不外乎抗议政府削减工资福利、增加税收和提高退休年限。而事实上,面对经济衰退的现状,欧洲各国政府的确已无力继续承担高昂的福利保障计划。 

欧洲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它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在希腊发生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就欧盟而言,他们面临着科技很难水平短期内提升和币值要保持稳定的双重挑战。
 
欧洲债务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欧洲国家的国民劳动与消费长期不平衡,福利太好养懒了政府和国民,政府为了选票死撑着、硬扛着,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国力空虚一面就显现出来了。这一状况,对我们正地创业的中国,也是一面好的镜子。
 
创业的中国,其实也在向这条路上走。中国政府本身的效率还没有欧洲的政府高。2003年,我国行政支出已在公共支出中占到19%。跟改革开放前相比,行政管理经费(亿元)本身的增长快:1950年为13.13,1970年为32.00,1978年为52.90,1985年为171.06,1995年为996.54,2003年达到4691.26.改革开放以来,竟增长了87倍,年均增长3.5倍。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逐年上升:1978年仅为4.71%,1985年为8.53%,1995年为14.6%,2003年达到19.03%的高度。25年来每年平均提高0.57个百分点。这一水平在财政总支出的五大类型支出中比重排列在第三位,以2003年为例,经济建设费占30.05%,社会文教费占26.24%,行政管理费占19.0%,国防费占7.74%,其他经费占16.91%。从这些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控制行政费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各国一般公务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数据采取从低到高排序如下:日本(1993年)为2.38%,英国(1999年)为4.19%,韩国(1997年)为5.06%,印度(2000年)为6.3%,法国(1997年)为6.5%,加拿大(2000年)为7.1%,俄罗斯(2000年)为7.6%,美国(2000年)为9.9%,巴西(1998年)为14.16%。以美国为例,其国内是三级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政府职能可以说比我国完善,管理的社会事务也非常多:大到立法选举,小到居民违反交通规则,“事无巨细,皆辖之。”可美国的行政费用并非同其军事支出一般高涨。2000年,美国行政支出占其财政支出9.9%,而我国竟然高达17.4%,几乎是美国两倍。(刘昊,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控制,2008年5月25日)
 
2010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额将达8万亿。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是20年前的1990年财政收入3312.55亿元的24.15倍。但我们还在发国债,地方政府还在卖地、还在收费创收、还准备征收新税。2010年6月24日,审计报告首次披露我国地方债务高达近2.8万亿元,这还一包括县、乡、村三级的债务。不知道中国政府到底需要多少钱花。
 
第一,政府规模随经济增长而扩张的事实。如,1880、1929、1960、1985、1996五个年度,美国政府支出比率分别是8%、10%、28%、37%、33.7%。(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的挑战》,第190页;方福前,2000:172)
 
第二,市场经济模式不同,政府规模有差异,并且政府规模随市场经济模式变化而调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把成功的市场经济分为三种模式: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法国和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德国和北欧的社会市场。一方面,模式不同意味着政府干预市场的深度、方式即政府职能存在差异,因此导致政府规模有别。以美国、法国、瑞典为例,1985年,三国政府财政支出比率分别为37%、52%、65%。另一方面,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都减少了政府对政府干预的程度、对原有模式进行了调整,因此政府规模缩小。如1996年上述三国政府支出比率分别为33.7%、51.6%、62%。(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的挑战》,第190页;方福前,2000:172)
 
第三,在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社会性支出在政府支出结构中的比重的上涨速度快于政府支出中的其他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性支出己成为政府支出中比重最高的。一般把政府支出分为三部分,即:以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为主的维持性支出;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经济性支出;以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为主的社会性支出。三大支出的变化轨迹是,随着经济增长,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的比重呈递减趋势,而社会性支出快速递增。如1983—1993年间,高收入国家(1992年人均GNP8336美元以上),维持性、经济性、社会性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6.2%、14%、49.5%;中等收入国家(1992人均GNP676~8355美元之间)相应数据分别为28.3%、20.4%、42.1%;低收入国家(1992人均GNP675美元以下)相应数据分别为37.7%、22.2%、27.5%。(赵志耘,2002:164)。
 
第四,政府开支有三个趋势是确定无疑的:
(1)不仅政府就业总量随经济增长而增长,而且政府就业在全国总人口或总就业的比重也在上升。如1949、1970、1990三个年度,美国政府人力规模总量分别是604.8万、1302.8万、1836.8万;(韩继志,1999:33)
 
(2)政府就业结构中,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职员在政府总就业中的比重递增;
 
(3)政府人力中,“官”、“兵”之间的比例正常,“官”少于“兵”。如美国是1∶1.17,日本是1∶3.6。(朱光磊,2003)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困难预期,并且受到国际上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更是压力加大。一旦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方方面面的困难都可能出现,政府的债务危机有可能显现。因此,我国即使实行积极和财政政策,政府也要开始学会过紧日子。大手大脚惯了的政府是没有能力让老百姓过紧日子的能力。
 
                                         2010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