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谁在扼杀创新


在面前的这期杂志中,我们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解构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光伏、风电和锂电。如此不吝笔墨,盖因这个领域至今仍然缺乏一些普适的规律和原则。

起步、结盟、扩张、降价、恶性竞争、价值地位下沉,这个产业价值递进链条,迅速把家电、计算机等行业从蓝海领域拽向红海,而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正在迈上一条与以往别无二致的恶性循环。在更值得警惕的是,上述递进周期正在缩短,在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这个周期长度到了几乎要比一个基钦周期还要短的程度——光伏电价从“四元时代”大步迈向“一元时代”就是最好的例证。

2002年,尚德电力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但是,这个“缩短15年”实则对中国光伏业健康发展没有好处。

此外,足够大的市场需求其实是具备的,但没有准备好的是我们的心态。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一期关于新能源领域的报道,能引发您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价值周期的深思。因为在下一轮的竞争中,中国新能源产业恐怕已经不再有试错的机会。

本期我们还选择了长城、比亚迪两个汽车公司进行报道。在《长城汽车新棋局》中,记者陈一凡没有把长城汽车的多品牌战略当做一个个案来分析,而是将其与奇瑞、吉利的多品牌战略进行了比照研究。作为中国最具优势的皮卡汽车供应商、“中国版路虎”的雏形,长城汽车正在亲手推翻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罗马城堡,并错误地准备走进别人的花园。它会为此付出代价吗?

苹果公司终端+内容+系统的模式已经彻底颠覆了封闭的Wintel联盟,并使Google的扩张步伐受阻。在中国,互联网电视是学“苹果模式”学得最神似的产品,但就是这么有前景的战略性行业,却总在关键的时刻卡壳。究竟是什么扼杀了产业创新?

《互联网电视失控》写的是TCL互联网电视侵权案败诉的案例,却道出了一个有趣的产业现象:新事物成长之初时常是站在公众舆论对立面的,而条条框框在99%的情况下扮演了“创新杀手”的角色。大多时候,创新就是革命,永远是新旧颠覆的过程。记者冯庆艳是个踏实上进的女孩,她不爱说话,却不失一个好记者必备的严谨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相信她的采访与思考会让你有不同以往的收获。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本期杂志的封面版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没错,这是创刊至今的225天以来,我们第一次尝试换个姿势与读者沟通。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新的形象,能使一册杂志在传递思想之外还传递一些感情。我们不愿意做一个冷冰冰的说教者,更多地,我们应该是时常可以会心一笑的朋友,这也是我们一以贯之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