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节节攀升,法系车在中国找到感觉了


销量节节攀升,法系车在中国找到感觉了

  在当今的中国车市上,德系、美系、日系、韩系、法系、意系车的强势车型都在纷纷登陆,可以说该来的国外品牌几乎全都悉数出场了。面对中国市场那么旺盛的消费势头,各个强势品牌都在用自己的产品对中国的消费者进行着“张网捕鱼”。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对汽车产品所暴发出来的购买力,真让国外的强势品牌汽车企业,以及他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都感到意外,甚至于在产品的准备方面有些措手不及。

  而市场的游戏规则,也从当初短缺时期的引进什么车型,消费者就被动地认定什么车型,开始向着外资企业与他们的合资企业,都需要搞清中国的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车型,然后再为之进行“量身定制”。因为就像中国的文化非常难被西文文化所同化一样,虽然说中国的消费者喜欢赶个时髦,图个时尚,但是其实那么多年过来了,细细盘点一下在中国车市上卖得好的车型,你会发现中国的消费者所喜欢什么样款式的车型其实是有个定数的,而在一厢情愿地引进车型方面,各系车都为此“交过学费”,都出过几款自己觉得中国的消费者一定喜欢,但上市后却“跳水无声”,继而被边缘化的车型。

  然而这样的情况,首先是在原来过于浪漫的法系车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标致408、东风雪铁龙世嘉、东风雪铁龙C5等一批法系车在市场上开始得到认可,继而是销量开始呈攀升态势,合资企业的产品现在逐渐摸得清中国消费者的脉络了。那就是空间要大,内饰要好,配置要丰富,而外观要在中庸之道的基础上,看起来尽可能的大气和有点官样。原因很简单,中国人买车,一定要符合于两个标准:对内家用配置要丰富,对外接人送客要体面。仅靠产品力过人,或者说靠外观另类和个性取胜,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都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这与其说是一种产品现象,莫过于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日系车、韩系车来说,因为文化相近,一些在车辆上反应出来的文化元素本身就很接近。加之任何一款车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摸底工作,于是在其所推出的产品中,让中国的消费者难以接受的车型非常少。而在经过了与中国消费者的长期磨合之后,德系车在宝来、速腾等车型上也做了大量“中国化”的改造,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应。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法系车,虽然进入中国比较早,但是浪漫和另类这些元素始终不能点燃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在中国,叫好不等于叫座,只有符合于中国人审美习惯和价值标准的车型,才可能有较好的销量。从雪铁龙世嘉、雪铁龙C5和后来推出的标致408身上,中庸之道的外形与国人的审美观日趋接近,而内饰和配置方面,也在向着国人的喜好靠拢。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网友购车的心得,本来也看非常看好东风雪铁龙的世嘉,但最终点燃其购买动机的,是因为有一个USB接口,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播放MP3音乐。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有时就是这样的简单与直接,就看厂商们有心与否。

  在刚过去的9月份,世嘉2011款的销量达到了10373台,其中三厢车型8754台,两厢车型1619台。另外九月交付量达到9380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33台,其中三厢车型增幅较大,9月三厢交付量7791台,与去年同期的6811台相比,增涨了近980台。这对东风雪铁龙来说,或者对整个的PSA集团甚至于整个法系车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法系车来说,能够尽快的上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尽快地认清中国的消费者,使自己的产品尽可能多地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其实更为重要。

  世嘉从纯法国味的原装C4,到中国化的世嘉,进行了非常成功的中国化改造。可以想像的是,如果说按照C4的原形车引进中国的话,那么尾部的那块玻璃状的装饰的确既抢眼,又另类,开着这样的车的可以说十分地“拉风”。但已经开始摸到了中国消费者脉络的东风雪铁龙,已经了解到了中国人“叶公好龙”的嗜好,如果说不加以恰如其分的中国化改造,底盘之王的秉赋将会被这个非常另类但与中庸之道偏离太远的尾部造型搞得功亏一溃。而改进后的世嘉,家用很得心应手,商用也很体面,操控起来也很顺手,这不正是国人对中级车的主要诉求所在吗?

  从PSA集团与世嘉相近的另一款产品标致408的中国化改造上,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脉络,这款从外观上一看就非常中庸之道的中级车,身上同样装备了许多让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元素。从法系车最近在市场上逐步走强当中,我们看到了法系车在底盘和艺术设计方面的强项,正随着外观、内饰和配置方面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接轨,而与市场的强势力量走得越来越近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其实可以进行很好的融会贯通。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