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快跑:新定价机制下油价仍跟涨不跟跌?


小鸡快跑:新定价机制下油价仍跟涨不跟跌?

   ——炒股要埋伏,做事要打提前量,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也要试探火候?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国家发改委决定从10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汽油涨幅折合成升价约为0.17/升,柴油上调幅度折合成升价约0.19/升。涨幅分别为2.88%3%。——当然,发改委表示此次上调油价后价格仍低于国际油价!

一个“可”字藏玄机:油价,依然跟涨不跟跌?

   说来也“怪”,按照去年5月出台的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发改委价格司即可对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价格做出相应调整”的规定,今年以来,国内油价有数次调低油价的机会,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均“擦肩而过”;但10月以来由于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美元继续小幅贬值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小幅走高,并预计将继续保持在高位震荡,结果就是刚刚满足“4%”和“22天”变化的规则后,油价即果断上扬,再次上演了“跟涨不跟跌”的闹剧。

   近年以来,油价“跟涨不跟跌”、“涨时快跌时慢”的“特殊性行为”就成为一直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比如,从2008年底实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至今,国内油价就已经过七升五降共12次调价,累积涨幅已超30%,若考虑燃油税的成本,累积涨幅则已超过接近一半。还有一个广受消费者批评的事实是,刨除燃油税,中国的油价长期都高过美国1元以上,这与中国消费者当前的承受能力相比明显过分偏高。其实,在笔者刚开始自己开车时(也不是很远啦,就是2002年左右),油价还在“2”字头的好日子,现在已经“保67”啦,算算时间,还不到8年,而油价涨幅已超300%,早知道什么也不做,只消屯油就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简单,调价机制虽明确了“22工作日+4%变动幅度”的调价公式,但“可相应调整”的表述让上述调价公式成为了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多加的一个“可”字,为政策的执行留下了充足的“灵活空间”。

曲折向上路:年内油价再涨,试探新定价机制法门?

   鉴于“22天游戏规则”的模糊不清,调整不够及时等问题,业界对于修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比如呼吁缩短22天的平衡周期或考虑减小参照变动幅度等等,但即便是新的定价机制出台了,也可能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好。再说明白一点,那就是很可能调整变得更及时了,但仍有可能是涨时快而跌时慢,就算涨跌都有了,但最终还是涨的。我们不妨来看看《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后两年油价“行驶的轨迹”:

   2008年,全年仅调价两次,汽油价格在年中上调了1000/吨,年底又下调了900/吨,大起大落的情形是比较明显的,但很显然,油价累积最终还是上涨的,我们的油价成功站稳“5”字头。而在20095推行暂行定价机制后,当年就有7次调整,其结果是,我们的油价站稳了“6”字头至今!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如果新的定价机制出台,运行一年后,咱们的油价是不是要站稳“7”字头呢?!别忘了,毕竟发改委一直指出,“上调油价后价格仍低于国际油价!”我们能指望所谓的“国内油价一直能低于国际油价”吗?此次油价的上涨,是在试探什么呢?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加大调价频率的确能比较有效地减少民间市场投机行为的发生。相关人士指出“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过长,容易引发投机行为”,如果调价周期缩短到67天一调,囤积油品获利的空间显然不会大,若再考虑投资或租用油库的费用,加上油气挥发,囤货将会得不偿失。不过,我们随之而来又不免担心,正是民间投机行为让我们有可能买到比市场价低不少的“打折油”,要是民营加油站都不玩了,咱们是不是只能买标价油呢?

   好了,不多说了,我们最后再指出一点——石油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价格总是会向着反映其真实价值和稀缺程度的方向运行,很可能有一天,其价格会高到我们用不起。到那时怎么办?小鸡快跑!——当然,这必将促进我们低碳生活,而且也许到了那一天,我们都玩电动车了……

 

授权状态:本文已经授权搜狐网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