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temperament)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早在古代,中外的许多学者就观察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表现,并从气质的角度把人做过分类。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创立的四液说是根据人体内的体液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现代心理学把气质解释为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例如,对刺激感受性的高低,注意转移的快慢,情绪发生和变化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动作发生的强弱等,都是气质的表现。

  气质不同于能力,它体现的是个体活动的风格。具有某种气质特征的人,常常在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

  心理学认为气质主要受先天生物国家的制约,因此见有很大的稳定性。

  尽管气质具有比其它个性心理特征更大的稳定性,但是并不意味气质是固定不变的。在后天生活环境和个体心理成熟的影响下,气质可能被掩盖或缓慢地发生变化。

  ▲二、气质的生理基础

  关于气质的生理机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例如气质的血型说、体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质的激素理论和巴甫若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激素理论主为气质的特征决定于内分泌腺的活动。根据人的某种腺体特别发达而把人分为甲状腺型、脑垂体型、肾上腺型、甲状素腺型和性腺型和胸腺型等。例如,甲状腺分泌增多者表现为感知灵敏、精神饱满、意志力强等特征;肾上腺分泌增多者表现为雄壮有力、精力旺盛、好斗、情绪易激动等特征。此理论由于过分地夸大了内分泌腺的作用,否定了神经系统的特性对气质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心理学者的批评。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不是某个个别生理系统,而是人机体所有结构的总和。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点在气质形成中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可以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较为直接和密切。

  ▲(一)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兴奋引起皮层细胞和相应器官的活动;抑制阻止皮层细胞的兴奋和器官的活动。这两种神经过程有三个主要特性: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大脑皮层细胞经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皮层细胞中发生的兴奋是与刺激物的强质相适应的,即强刺激引起强兴奋,弱刺激引起弱兴奋。但是当刺激很强时,并不是每个有机体都能以相应强度的兴奋对它发生反应。兴奋过程较强的有机体,有耐受高度紧张的能力,仍能形成和保持条件反射,而兴奋过程弱的有机体,对强烈刺激不能形成条件反射,并且抑制和破坏已建立的条件反射。确定神经过程的强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神经中枢对不间断的抑制状态的耐受性实验。抑制过程强的有机体(如狗)可以耐受不间断内抑制达5-10分钟,而抑制过程弱的狗对于持续15-30秒钟的内抑制就耐受不了,甚至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过程的强度被认为是神经类型的最重要标志。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之间是否相当。这是有平衡与不平衡之分,而不平衡中又有哪个过程的强度占优势的问题。实践表明:不平衡的动物一般具有较强的兴奋过程和较弱的抑制过程,也有少数动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过程和较弱的兴奋过程。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个体之间在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上也存在差异,有的人灵活,有的人不灵活。实验证实,神经过程灵活性差的动物长时间停留在原来的反应模式上,不能适应于新条件的变化。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应特点不是由上述三个特性之一来表明的,而是由三个特性的特殊组合表明的。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三种特性的最重要结合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概念,并据此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

  (1)强而不平衡型:兴奋过程占优势。这种类型的动物具有强的兴奋过程,并且兴奋过程的强度大于抑制过程,所以它们形成阳性条件反射(即唤起某种效应器活动)缓慢、困难。这种易兴奋而又难于控制的类型也称之为“不可抑制型”或“兴奋型”。

  (2)强、平衡而灵活型:这种类型的动物容易形成并易改变阳性或阴性条件反射,行动迅速活泼,一旦缺乏刺激就无精打采或很快入睡。因此,这种类型也称为“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型:这种类型的动物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不易改变。这是一种坚韧而行动迟缓的类型,故也称之为“安静型”。

  (4)弱型:这种类型的动物兴奋和抑制过程都弱,难以建立条件反射,经受不了强刺激。这种类型也称之为“抑制型”,此类个体常见于神经官能症。

  巴甫洛夫认为,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虽然是在动物实验中确定的,但也适用于人类。气质类型就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治疗中的表现。

  ▲三、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一)气质特征

  1、感受性

  这是人对身体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特性的一种表现。可以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变量。

  2、耐受性

  这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人对外界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它可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性,也可表现在对强烈刺激或高负荷工作的耐受性上,以及对长时间的思维活动能保持高效率的坚持性等方面。

  3、反应的敏捷性

  这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它主要反映在一般的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上,比如知觉的速度、注意转移的灵活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一般动作的灵活、迅速等。同时它也可以反映在一些不随意的反应性上。

  4、可塑性

  这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它反映了人根据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是刻板性。

  5、情绪兴奋性

  它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特性和平衡性心理反应上的重要表现。例如,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强而抑制性弱,这就不仅表现出神经兴奋过程强的特点,而且表现出兴奋强于抑制的不平衡的特点。此外,情绪兴奋性还包括情绪向外表现的强烈程度。例如,同样具有强烈情绪兴奋性的人,有的人有强烈的外部表现;有的人则无强烈的外部表现。

  6、向性

  外向性是兴奋过程的表现,内向性是抑制过程占优势的表现。

  上述神经过程特性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的各种气质特征的不同结合,也就构成了人的不同的气质类型。

  自学:总结各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并找出大家熟悉的典型人物

  ▲(二)气质类型

  ▲●1、胆汁质

  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外向。

  ▲●2、多血质

  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又显得有些粗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或发生变化,外向。

  ▲●3、粘液质

  表现为情绪较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行动稳定迟缓,说话缓慢且言语不多;处事冷静而踏实;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内向。

  ▲●4、抑郁质

  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内向。

  具有上述四种典型特征的气质类型叫典型;近似其中某一类型者叫做一般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叫做中间型或混合型。在人口分布中,属于典型和两种以上类型的混合型的人,为数不多。大部分属于一般型和两种类型的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