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4唐师曾:《拉奥孔》,直播世界末日而死



     我到梵蒂冈博物馆的时候已经快关门了,从西斯廷出来,一路逆行直奔拉奥孔。警卫说该关门了,我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特意身披恺撒的红袍,只为看一眼拉奥孔(Laocoon)。警卫打开锁,放我一个人从出口进去,告诉我左转、再左转,再左转,就看见《拉奥孔》了。我一路逆行小跑,李宁送我的红色Aigle煽起轻薄的双翼,两侧都是埃及的石雕、木乃伊……我仿佛追回20年前失去的青春,那时候我少不经事,常驻埃及。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又名《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比现在萎缩的老鸭还高1厘米。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作者是古希腊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1506年,罗马一家人种葡萄时挖出《拉奥孔》,米开朗基罗建议教皇教皇儒略二世(Giuliano da Sangallo)收藏,遂成为梵蒂冈博物馆的第一件收藏品。

     拉奥孔位于群雕正中,神情极度恐怖,正竭力使自己和他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一条蛇,但自己的臀部被咬住了。父亲左侧的长子尚未受伤,正奋力挣脱。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中右臂高举。

    作者观察精准,谙熟人体解刨和雕刻技巧。这是2000多年前的创造,和远东的泥胎神像来自不同的世界。

    特洛伊王子诱奸并拐走美女海伦娜,由雅典娜庇护的希腊决心复仇。他们发动特洛伊战争,围困特洛伊城10年不下。不得不施行木马计:将一匹巨大的木马弃之城外,让英雄奥德赛率军藏入马腹之中。诱使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入城中,里应外合。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他识破雅典娜的诡计,站出来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拉进城。此举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毁灭特洛伊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是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惩罚。


    好莱坞大片《2012》中,有个直播地球末日的疯子,他知道末日到来,也知道如何逃脱,还知道船和船票在哪里……可他坚持不移民,直播地球末日至死,与火山海啸同归于尽。这位“直播疯子”让我想到令人尊敬的《拉奥孔》。

    马克思在研究印度时提到“柴明达尔制”,把远东的农业社会称之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把资本主义引进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否是个“木马计”,反正天朝的“儒、释、道”都只有泥胎神像,没有《拉奥孔》。


胯下大吉普,掌中Mark IV,秃头空空胡“联想”,靠朋友走遍天下。
 
   看生活!放眼世界,目击大事。看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群众、丛林和月球上的阴影;看人类的创造———绘画、雕塑、大厦、宫殿、城堡;看人类的贪婪和杀戮;看美丽的动物;看自然,看山上每一棵不同的树;看自然的反抗和报复;看灾难和战乱;看难以想像的危险;看男人所爱的女人和孩子。看!赏心悦目的看!看!惊愕赞叹地看!看,从看中得收益!
    我目睹一位“英雄”的崛起,我记录一个“国家”的灭亡……我是有历史感的摄影者,我是“语像”故事的发明人。
    想多远,走多远。Think & Walk。见地、实证。思行、合一。
    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
              
点击目录,亲临现场,是为“语像”: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3531973_0_1.html
视频《奥运火炬手唐老鸭语像奥运》
http://video.sina.com.cn/tanglaoya/index.shtml/ind 无计划、无腹稿,每天拍摄,即兴乱侃。短兵相接,随看随说,是为“语像”。漏洞百出,欢迎补漏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版权为新华社所有,使用须通过 新华社摄影部 010 63072210 。
署名“唐师曾摄、老鸭摄”为作者个人文学创作,不代表国家通讯社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