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红木玻璃画仕女吸洋烟插屏。王大伟藏。
冷画屏是什么?
插屏是平民可玩赏的东西。
朋友,你浮燥吗?觉得有特大的压力吗?找不着北吗?去买个清代插屏吧!
还记得那首诗吧?
其一。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二。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民国樟木狮子绣片插屏。王大伟藏。
什么是插屏?
插屏是凡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的座屏、砚屏等的统称。
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被归为家具的一种,主要用于遮蔽和做临时隔断,大都是接地而设。
清初出现的插屏和挂屏,则开始兼有供人欣赏之用。
插屏一般都是独扇,形体大小各异。大的约有3米高,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其高度;小的则只有20厘米。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来挡风和遮蔽,在室内,它又有装饰作用。这种插屏以双面心为佳,如果是以山水、风景为内容,则更美。由于山水、风景都具有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的特点,虽置于室内,却能起到开阔视野、消除疲劳的效果,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清代红木插屏。王大伟藏。
认识插屏:
1. 明代多为一体,不可组装。木质有黄花黎、紫檀、楠木。图案多灵之、博古等。屏心多奇石。庄重大方,简洁朴实。
2. 清代可组装。上边是屏心,下边是屏架。木质有红木、花黎、柴木。屏心以镜子为主。屏架图案多寿桃、佛手、葫等。
3. 明代黄花黎、紫檀插屏要七八万了。报国寺一个紫檀屏架要三万多。
4. 清代老红木插屏一千元左右,几年前才一百多元。
5. 清代草花黎、柴木插屏才一百多元。
插屏有五种美德
1. 端庄宁静。过去厅堂长案上放花瓶与插屏,叫“平静”-----瓶镜。
2. 可正衣冠。过去照镜子也不多,插屏是一家“可正衣冠”的唯一地方。
3. 传统教育。插屏有木雕的画面,有戏曲、有故事。进行传统教育。
4. 文房用品。砚屏是文玩的一种,而且特别讲究。
5. 文化回归。插屏是过去中国人家里的最典型的用具。看见它就想起了故乡。
清代红木插屏。王大伟藏。
上周在报国寺,见两个女孩各买了一个草花黎插屏,才一百多元。
两女孩说是装饰书房用的。个人观点,一个清代插屏,其文化内涵远比在宜家买个玻璃瓶子或假木头盒子要高。
可见插屏也是平民可玩赏的东西。
明代楠木石片插屏。王大伟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