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了关于王建新的一篇文章《河南企业家崇洋媚外心理与本土策划师的生存之路思考》,深有感触,在济南的时间里,也抽空自己的琢磨着,本土策划师是否有未来。
不仅仅是河南,而整个策划行业中,就有着所有的东西,服务行业所能够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最终没有体现,就没有任何的未来可言。这个行业,鱼龙混珠,大师和专家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够给客户带来真正价值的东西,却很少,喧嚣和繁杂并没有任何的繁荣可言,策划着玄而又玄的东西,却很少有真正的营销可言。客户越来越失望,策划界的高帽却越戴越高。
年纪在三十岁以前,根本就不可能有着所谓的很实战的历练,尽管,跟随项目可以快速的提升,但是,对于营销策划整个操盘来讲,需要,广告,需要诊断,需要咨询,需要一线实际的营销经验,需要很好的洞察,需要,经济、管理、营销、咨询、心智的成熟度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都融合在一块,而没有经过实践的与时间的考验,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给客户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创新和营销,创新需要市场实战的基石为前提,从学校刚刚毕业的学子,直接进入所谓的高人行列,这是荒谬的,而除了销售力以外,营销不是吹出来的,但,可惜的是,这个浮躁的行当,却很少有人真正能够给它注入活力,少而又少的策划人,不是策划,而是营销,能够推动这个行当的良性循环。
市场是有规律的,但是,并不是有着所谓的规则来制定,不要动不动就喊出创立一个新的理论,新的模式,来处处套所谓的理论模式,市场根本不相信所谓的纸上谈兵,孙子兵法的,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是经过时间锤炼的,那些所谓的助推力的东西,也是需要检验的。
有时候,不能归罪于企业的大而媚外,更多的时候,需要从我们这个行当自身找出原因。抛弃繁杂的浮躁与虚夸,真正能够洞察市场本源的基础上,给企业更多有价值的服务,也许,是营销着策划这个行业的人,所需要深思的,不怪罪任何人,有时候的天命,在自己的手中,一个行业也一样。
更多的策划人,需要经过一线市场的历练,在经过整个行业的各个工序的锤炼。经过很多年的实战以后,才可以为企业提供营销服务为生。麦肯锡的马文,曾经给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最深不可测的公司定下的规矩,要独立,要坚持专业主义,要洞察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异议,更多的时候,这个行业不是买卖,而是一种事业。但很遗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营销策划,有谁更能保持独立性,坚持着这个行业的理念,而不为屈从于客户而不去竞折腰呢?
曾经策划过王老吉的成美老总耿一诚曾就说过,他们十年才培养一个合伙人,这个是事实,合伙人很难造就,策划人如流星一般的滑落一定有着自身的原因。处处叫卖着所谓曾就的成功案例,各个策划公司都宣称自己做过王老吉,但是,真正的成美却很少四处宣讲,那些所谓的大师们却为了营销自我,处处叫卖着所谓的成功案例,把一个行业指向了死胡同,对后来者不是一个好的现象,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营销服务行业,更多的时候,犹如奥格威所言那样,永远不要自己去出名,而是让自己的客户和服务的产品聚在聚光灯下,舞台留给服务的客户和产品,而自己一定是处在幕后的,现在呢,这个行业,总想榜上自己服务的客户,总想让自己成名,服务的客户成为一个过河卒子,可以想象,后果是什么。
而对于有些客户来讲,又是另一种景象。原来的一位同事,谈的一个客户,需要请客户吃饭和洗脚按摩,才可以取得服务的资格。而另外的一位同事,他们的公司,需要和负责对接的人员回扣,不是自愿的,而是对接人直接明目张胆的要回扣。是他们太无耻,还是我们这个行业太虚幻,而无任何的完全独立,站在一个双方平等一致的基础上来合作。而如果只有这样的合作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所操作的项目的成功,而且绝对没有任何的成功可言。是一个行业的无望,或者是我们从事这个行当自己人的悲哀!
作为一个营销服务行业,这个行当,需要我们自身来修炼,来抛却虚无和繁杂来真正的自我反思。抱怨没有任何的益处,唯一的就是,没有强大的一个专业背景来作为基石,任何的所谓的创意都不可能转化为真正的服务价值。而有些人在不能立命的基础上,只能转到企业中去做为营销人儿存在,而更多的人则是这个行当的流星,瞬间而逝。
如果任何东西,不能够转化为市场上面的生命力,都不会有未来,那么,作为一个智业的服务行当,更多的操守和守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未来,是这个行业没有未来或者宿命?
在这个不眠之夜,胡思乱语和胡乱涂鸦之后,只是,更多的希望着一群奔波在这个行业的一群人,守望者梦想与希望,用实际行动来开辟这个行当的未来。
黎明前夕,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