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回扣医生的“人格病”怎么治?


  不拿回扣的医生我听说过,但自己不拿回扣还阻止别人拿,这样的医生则鲜有耳闻。最近,媒体正盛传着这样一位“反回扣医生”的事迹——山东滕州市中医院的医生杨国梁,多年来拒收回扣,还因拒开回扣药而与领导打架。不仅如此,他还与兄长将医院里收回扣成风现象反映到市委书记那儿。杨医生的连续举报,遭到同事的反感与孤立,卫生局的官方文件则显示,杨国梁“疑有人格障碍倾向”。
  这种事儿听起来很新鲜,但如果你绕开“反回扣医生”的人物特征,而将杨国梁看作一个普通的上访举报人,就会觉得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杨国梁仅被官方诊断为“人格”问题,算是很幸运的了,君不见,许许多多的举报人被确诊为“精神病”,而被强送到精神病院,最终弄砸饭碗,毁了家庭!
  杨国梁到底有没有“人格”疾病,以咱们旁观者以及患者的朴素感情作诊断,是不专业和不权威的。按咱们社会的某种惯性,多数人、官方鉴定,是判断事物性质的两大主要指标,其中后者尤为重要。譬如当年的华南虎照片事件,官方不表态,纵有权威专家鉴定为假照片也不算数。有关这两项指标,杨国梁倒是都符合。他的反回扣行为在医院里很不得人心,遭到了“压倒性多数”的反对;不仅上司揍他,连同事也是“见一次骂一次”,还朝他扔扫帚、矿泉水瓶,甚至找人殴打他。这分明是将他当作了精神病人嘛!官方态度则非常明确,卫生局在文件中怀疑他“人格”有问题。而医院负责人在解释他被同事打伤的情形时,称是“往垃圾桶扔矿泉水瓶时扔偏了”——这位同事的内功真是了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来,杨国梁好象是真的病了。厘清这个事实后,当务之急就是治病救人。那么,杨国梁的病该怎么治呢?在下不揣浅薄,推荐两个药方一试:
  第一,培养杨国梁的“团结协作”意识,回归集体,遵守“潜规则”。在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英明的国王》中,国王就是通过这种办法治好自己的。故事说,一个女巫深夜潜入国王的城市,在井水中滴入可致人发疯的魔液。第二天,除国王和大臣之外,全城百姓都喝了井水,成了疯子。可是结果,所有百姓都认为国王才是疯子,不适合统治国家,要废黜他。国王为保住王位,取来井水喝下。最后,百姓奔走相告,欢呼国王治愈了疾病。
  第二,环境疗法,即查找杨国梁“致病”的土壤,然后改善之。以我所见,反回扣医生杨国梁所反的并不是回扣,而是回扣背后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医德因素,也有制度因素。老实说,我并不想指责医风日下,不可逆转。至少,杨国梁还算个医德没有生病的医生吧?现实中,之所以有许多医生吃回扣,不能否认也有医生待遇与其学识不成正比的因素。而医生待遇不高,又与医疗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我琢磨,滕州市卫生部门之所以回避医生回扣问题,主要还是想掩盖医疗投入不足的舆论指责。而回避医生回扣的结果,难免让人觉得这是变相支持医生通过“市场”改善自身待遇。当医生吃回扣成了无奈的现实问题,自然就造出了与“反回扣医生”的对立土壤。
  显而易见,摘掉反回扣医生“人格障碍”的帽子,第二个药方才是靠谱的。然而,我们虽然知道第一个药方是荒诞不经的,但不能否认,现实中不乏“英明”的事主默默地选择了它,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