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向好 跨国车企集体调整进口车战略


    据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海关汽车进口量达到38.7万辆,同比增长166%。国内进口车上牌量29.4万辆,同比增长92.5%,进口汽车市场实现全面快速增长,月均上牌量达4.91万辆。进口车市场表现出来的火爆现象,再加上企业自身的整体战略调整,促使多家跨国车企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进口车战略的调整。

渠道调整

    大众:酝酿渠道变革 进口车推直销模式

    高歌猛进的大众中国正在酝酿一场从上到下的全面变革,变革的第一步目前已经开始在大众进口车渠道中酝酿。这一改变的核心在于“直销”的概念。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苏伟铭解释:“这个直销并不是没有经销商,我们直接来卖,而是直销方式的概念。销售队伍虽然隶属经销商,但是经过我们直接培训,他们的销售流程是和大众进口汽车直接连接的,追求质量和一种管理的流程”。

  为了建立这一全新销售流程,苏伟铭的团队已经开始在一个仓库中搭建实物模型,虽然它是以下一代“辉腾订制中心”为原型,但其中体现了很多销售流程上的“直销”概念。“我认为辉腾的销售不仅仅是放在展厅里的方式,并不排除我们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把经销商的展厅取消”,苏伟铭介绍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有很多其他的品牌,高档车都用这种方式来进行销售。如果我们这个模型能够打造出来,将会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的变革方案会在今年11月发布。

    这一变革最大的意义在于做大大众进口车业务,尤其是豪华车、跑车,包括辉腾、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

    菲亚特:为国产探路 进口汽车将转会广菲

    继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人事尘埃落定之后,菲亚特进口车项目也将于近期由菲亚特中国转入广汽菲亚特手中。由此,菲亚特在华渠道将提前整合,新产品引入也放宽了手脚。

    目前菲亚特进口车转给广菲的准备工作正在加速开展之中。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菲亚特重返中国后不断修复的渠道,将提前和广汽菲亚特的渠道进行整合;而进口产品在广菲经营之后,更有利于确定哪些车型适合国产;此外,兼营进口车和国产车,也将使广菲变成“立体化的合资企业”。

  2008年夏天,菲亚特在深圳海滨宣布了重返中国三部曲,以博悦、领雅、朋多三款进口车重建品牌,修复渠道,并在重庆建立最大海外零部件制造基地。但菲亚特重返中国的最关键之举,则是和广汽集团的牵手,使得进口和国产“双线互补”战略得以形成。

  此次提前将进口车转入合资公司,是菲亚特在华策略的又一次微调,显示经历挫折之后,菲亚特将一切以合资公司的发展为重。由广菲建立和整合网络,提前切入进口车经营,菲亚特既更容易度过“空档期”,也为网络布局和新产品引入拓展了空间。
 
产品调整

    福特:在华重启进口车业务 将为林肯开发全新车型

    9月15日,福特中国在成都举办了一场SUV锐界说明会,为年底的正式上市热身。根据两年前福特制定的“ONEFORD”全球复兴战略,在出售捷豹、路虎和沃尔沃等资产之后,福特为期两年的大调整进入收官阶段,福特全球复兴战略更加明晰化。除在华重启进口车业务外,福特对林肯品牌的调整也即将完成,将赋予林肯品牌新内涵。福特将从收缩再次转向进攻,但谨慎风格依旧未变。

  曾在2008年底,福特根据战略调整需要,暂停了在华进口车业务,福特中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销售与服务职能一直存在。

  如今,福特品牌调整已接近尾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福特全球复兴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重启进口车业务是大势所趋。相比第一次进口业务承担贸易平衡的作用,福特重启进口车业务将承担品牌推广和市场占有等功能。进口锐界没有销量上的考核,旨在提升福特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让中国消费者知道福特还有更广阔的产品线。

    另一款进口车林肯品牌正在做最后的调整,在美国要给林肯品牌重新定位,今后几年将推出七款全新车型,是在福特的平台下面专门给林肯开发的。以前除了外壳,福特和林肯在发动机和底盘没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福特将用林肯的品牌内涵来开发的林肯车型,和以前的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

  至此,福特和子品牌全球战略基本调整到位,福特将携手林肯再次征战全球市场。有业内人士猜测,福特和林肯未来可能会使用“大众-奥迪”这一大众加高端的品牌策略。

    三菱:重进口轻国产 频繁引进新车型

    在国产化战略至今也未理出头绪的情况下,三菱中国在进口车上持续不断发力。8月24日,三菱中国正式发布了进口时尚小型suv车型ASX劲炫,售价为18.38万-23.98万元。自去年4月三菱汽车销售(中国)公司成立以来,已经向国内投放了3.0L帕杰罗、2010款欧蓝德EX以及ASX三款进口车,新车投放速度明显加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以来三菱在国内仅国产了一款新车型——全新LACER翼神。

  现阶段,三菱中国主要任务之一是依靠引进原装进口车来提升三菱品牌形象,因为进口车能够最好体现三菱的技术等方面,而且可以几乎同步引进。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三菱目前在华仍然将进口车视为战略重点,而通常绝大多数跨国品牌都已将国产化视作重点,甚至包括捷豹路虎以及斯巴鲁这样的小众品牌亦在谋划国产。

  而据三菱中国负责人透露,在建立起专门的4S销售网点外,日本三菱还将引入更多的新车,而其中较为成熟的一款车将是小型车——globesmall。该款车预计在2011年上市,将搭载1.0L到1.2L的发动机。

    奥迪:去“官车化” 加速引进A级小车

    8月23日,奥迪A3在杭州宣布上市。为了尽快提升进口车销量,在6月份引进A5家族全系车型后,奥迪A3 Sportback也被引进中国市场。尽管26.8万~32.8万元的价格备受争议,但这也是奥迪向宝马、奔驰品牌宣战的明证。早在2008年6月,宝马1系上市,最低售价27.3万元。然而,由于外观个性、空间偏小,宝马1系上市后一直销量不佳,目前优惠幅度高达5万元。宝马1系和奔驰B级的“不作为”,让奥迪看到机会。由于A3的外观更加时尚、大气,空间也更大,因此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如何提升进口车的销量,成为奥迪今年的主要任务。以进口车为起点,奥迪正在进行一场品牌救赎运动。不可否认,虽然奥迪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了20多年,但由于巨大的市场保有量,以及固有的官车形象,奥迪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一直弱于奔驰和宝马。因此,奥迪提出,在2009年成为“最具价值的高档车品牌”后,要在2015年前成为“最具魅力的高档车品牌”。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