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从源头抑制房价、地价上涨


     近日,国土部领导在国土资源系统视频会议上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房地产土地供应管理和监管,为抑制房价、地价上涨,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做贡献。

     其中有几条对房地产未来几年的走势很有影响,也很有杀伤力:

     ——从今年起,国土资源部将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未按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约定时间开、竣工的宗地信息,对信息上线和实地核查不落实的,将通报挂牌,督促整改查处。

     ——国土部还将加强与工商、税务、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协调,抓紧研究解决变相炒地和上市房地产公司土地监管问题。

     ——各地要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今年300万套保障性住房、28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按照有关部门分解数量在各地供地计划中落实。

     ——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和商品住房空置率高的城市,要严格控制向大套型住房建设供地。

     ——在按计划研究拟供地块中,各地务必把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得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供地要求,分解落实到拟供宗地。

     ——各地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不得出让住房用地。

     ——在房价上涨较快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选择以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设用地地块为重点,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坚持和完善招拍挂制度、有效控制房价地价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这是国土系统会议上旗帜鲜明的提出要抑制房价、地价上涨,打响了从土地“面粉”源头角度的供应仗和监管仗,那么,房子“面包”会和以前大不一样!“务必把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得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供地要求”是分水岭,更是高压线!它将打破基本由开发商一股独大控制住房的格局,全国几万家开发商只能在30%的地盘上做文章,以前可是可怕的几乎100%的地盘啊,这样,有些开发商将如鱼得水的再创辉煌,同时,不少开发商因为地盘的大幅压缩而不得另起炉灶和房地产开发说拜拜!不过,像万科、绿地等品牌房企和地方政府共同做起保障安居房的事业,可谓战略性的明智之举!

     接下来,谈谈按季度公布房企对待地块的“磨洋工”,这是国土部首次把全年或半年度的闲置土地或待开发土地信息披露缩减为季度节点,可见促开工的力度之大!将提速迎来较多的商品房供应,缓解住房供求关系。

     然后,谈谈解决变相炒地和上市房地产公司土地监管问题。这个很要命,炒地比炒房来钱更凶猛,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几个亿,甚至几十亿、几百亿!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大气粗,先前也囤了不少地,要是再不开发,将面临严厉的处罚,情节恶劣的没收也不是不可能。据悉,开发商10年囤地12亿平方米,1.2亿人住房被雪藏,其中,目前仅125家内地上市房企就手握高达近4亿平方米的未开发土地量,而20家香港上市房企拥有的土地储量更是高达4.2642亿平方米!也就是说,中国上市房企囤地逾8亿平方米,占中国10年囤地量的7成!这是天文数字啊!上市房企在做了大量贡献的同时也造了囤地的大孽!可以说,它们既是上帝,也是魔鬼!

     再来谈谈,各地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不得出让住房用地。既要让开发商放弃磨洋工的幻想,又要让地方政府尽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编制,还要各地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今年300万套保障性住房、28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按照有关部门分解数量在各地供地计划中落实,这是两手在抓,两手都在硬啊!关键看执行!

     最后,重点提示一下,有效控制房价和地价已经成了国土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房价上涨过快的“部分城市”也得到阶段性的确认,那就是,完全的一线城市和部分的二、三线城市,县域地产(包括县辖镇)尚未提及,我觉得,国土部和统计局犯了同样的毛病,总是遗忘县域地产!全国有近3000个县或县级市啊,是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的10倍之多,怎么说忘就忘呢!何况,县域老百姓的购买力很脆弱,房价和地价不去监管,任其真空般的瞎胡闹,会比一二三线楼市更糟糕!!!这是我们最最担心的地方,因为县域,是农村、农业、农民的聚集地,搞不好,很难缠,需要大家引起高度重视,而不是若有若无、小菜一碟去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