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偶然地在电视上看到芮成钢采访郭台铭,画面上的郭台铭先生一反往日的强者形象,显得较为低调。采访中,他认为富士康的员工应该涨工资,而且认为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和关注。
时至今日,人们从富士康事件中得出的关于应该更多关注新一代劳工的结论大体是一致的,但是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众多企业在现实中能够有多大的改变,却还是一个未知数。不管怎么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劳动者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利意识、话语权和谈判能力,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年初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赋予员工谈判能力是培育优良文化的关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正如富士康事件的争论中有人所论及的一样,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切不可在批评其非人性化一面的同时,否定了他们在科学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郭台铭在访问中谈到,一个螺丝钉质量的改进和持续提高,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在代工企业利润率普遍很低的情况下,其在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探索,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尤其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我们认为,在各种“先进”理念满天飞的情况下,能够塌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管理,恐怕是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做到的。因为在实践中,企业领导人满嘴新鲜词汇但企业管理得一塌糊涂的,并不在少数。在所谓文化管理和现代管理之外,先好好学习科学管理的精神,对企业有好处,对于中国“差不多”文化的变革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借助做“世界工厂”的时机,扎扎实实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说到这里,想起在《读书》杂志看到杭间先生的一篇文章,叫做“设计‘为人民服务’”。他谈到,随着中国产业要改变中国制造的雄心日益彰显,“中国设计”呼之欲出。“但中国设计界心里清楚,中国的设计依然是落后的。”杭间先生接着提出了“设计的民主精神”概念,认为“在中国的现在或者未来,如果真能够出现一些称得上‘杰出’的设计师,那必定不是制造和服务产业的发达造就,而是哪些能够深刻理解设计的民主精神的人,舍此别无其他。”
是的,如果没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在任何领域的创新与创造,都将是妄言。我们不甘于做“世界工厂”,我们要跨越式发展,但是没有个体的自由发挥和自由创造,没有人身的和思想的飞翔,这一切都是空的。
说到这里,一百年前先辈们提到的“德”和“赛”两位先生,便自然显现,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郭台铭·螺丝钉·设计的民主精神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