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1日


2008221 星期四 
 
元宵节,要不是今天早上李静约我去吃自助餐,我都把这个中国人的仅次于除夕的第二节日给忘了。近日由于感冒,导致喉咙发炎,一直咳嗽,只能将李静所提的自助餐计划推到下周。其实我也根本没有过节的计划,因为在春节期间疯狂地到处游玩,现在体力和精力都还未能完全恢复,必须好好修养。
在国大校园内,也根本没有过节的气氛,毕竟这里还有许多学生来自欧美和南亚。傍晚致电问候爸妈,爸爸也说现在国内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淡,大家都已开始上班,元宵节似乎成了鸡肋。是啊,最近这些年来,国内的年味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倒是昨天晚上的PGP非常热闹,昨晚八点十分,PGP进行了火灾演习。演习开始后,顿时各个大楼的火警警报大震,所有的电梯都停止运行,所有人员都必须撤出宿舍,到篮球场集合,场面蔚为壮观,可是害苦了那些住在高楼层的爬梯者。工作人员拿着荧光棒,指挥大家奔向篮球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握着对讲机,一边疾走一边喊叫,看他们那认真劲,大家也不免加快步伐。到了篮球场,哇,如同国内的庙会一般,小孩子们在大人中间乱串,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地交谈寒暄,偶尔会见到一些许久不见的朋友或邻居,就会赶紧迎面而上,握手致意。过了一会,警报解除了,操场上已经升起了火堆,原来工作人员要向大家示范如何使用灭火器,大家都围了上去,里三层,外三层,这时最高兴的当属这些小孩子,一个劲地往前挤,争赌灭火的精彩瞬间。我和武福南的公公聊了一会,见到了Mahmub,和他一起走回宿舍,因为他要延请我为他修理电脑,虽然我只是一个半桶水的水货,但我还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顺便锻炼英语口语。
这些天来在我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单词是新加坡和香港,其一是因为在亚洲地区除中国以外的最适合中国人居住生活的城市当属香港和新加坡了,其二是因为这些天一直和启枝在比较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城市。两个城市其实很相像,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城市地位等自然是极为相似的,我们做比较的内容主要是两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和气候条件。最后比较的结果是,香港要略好于新加坡。
新加坡的优势在于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非常好,香港由于人口密度大于新加坡,因而城市的绿地明显较少。新加坡是有名的花园城市,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整片的甚至是望不到边的绿草地,而香港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更明显的好处是新加坡的房屋面积较大,政府所提供的组屋一般都在100平米左右,居住环境也非常舒适。而香港却是有名的“鸟笼”城市,人多地少的限制迫使香港政府只能提供面积非常小的公屋,私家商品房的价格可想而知了。我想这是香港这个城市最最大的一个劣势,很多人才就因为这点而望而生畏。此外,新加坡的外向度比香港高,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人们之间的默认的交流语言也是英语,尽管其实很多新加坡人也懂华文。而香港则不同,华文的地位与在新加坡相同,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书面语言,但是香港多了一种粤语,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时候是使用粤语而非英语,更糟糕的是这样很容易引起不懂粤语的外来人员受到歧视甚至是排斥。
不过香港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香港的很多生活用品比新加坡便宜,因为新加坡的货币币值较高,商品的价格换算成港币之后就明显高于在香港的价格,尤其是衣服和电子产品。新加坡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气候条件,常年都是盛夏,很多人不适应这种没有四季变化的气候,感觉太单调了。对于讨厌炎热夏天的人来说,新加坡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新加坡的气候分为旱季和雨季,在旱季时天气很炎热,雨季时期虽然气温稍低,可是空气湿度非常大,生活用品比如衣服、枕头等经常会发霉发臭,衣服经常无法得到太阳公公的眷顾而让人感觉不舒服。这是新加坡最大的一个劣势,我也着实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而且据启枝同志观察,新加坡的城市交通条件不如香港。
香港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离中国大陆比较近,只要到了深圳,各种交通工具应有尽有,可以马上到达国内的任何地方,特别是可以迅速回到我的家乡——福建。这也是我更加喜欢香港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几天还和武福南聊到了以后的去向,她也不喜欢新加坡的气候,但是她又不想回国内工作,只能暂且忍受。屈指算来,诺大的一个亚洲,韩国和日本不适合中国人居住,毕竟有人种和民族的隔阂,而除去这两个国家,真正适合中国人居住的大城市也只剩下香港和新加坡了,别无他处。武福南有时候也感到茫然,要去哪里呢?不过谢津已经在新加坡工作,她也无法考虑太多,慢慢地适应新加坡的气候而留下来。我呢?真不知道以后会去哪里!我的生命中的那座城市或是那几座城市,会是哪里呢?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着这一问题,只能由时间慢慢来将答案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