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猛,加息晚,工资永远的痛!


  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胀猛于虎!看看如今100元钱能买到什么?100元在上海陕西路的小弄堂里买不到一晚虾鱼粥?不信你去吃吃看!看看如今1000元钱能买到什么?1000元在上海陕西路与长乐路交界的小街铺里买不到一个并不算是名牌的所谓得名牌的小小包包?不信你去还还价看!

  最近,物价上涨,但物价究竟涨到什么程度,不少人心中还是一个空虚的概念,当我们将抽像的数字转换成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商品时,就一目了然了。可国家说货币超发不可避免,但又说不会放任通胀加剧。

  央行一直对通胀风险保持警惕,不会放任通货膨胀加剧。同时表示并不认同中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说法,我看有点矛盾。我们的货币政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维护货币稳定的前提下来发展经济,货币的超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货币总量的需求会增长。外汇的大量流入,导致央行投放大量货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央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对冲来控制过多的货币出现。我们对于货币供应总量有调控目标,不会放任通货膨胀的出现。当前用M2(广义货币余额)减去GDP就认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超发,中国会出现高通胀得社会说法是不客观的。

  解读央行出组合拳抑制通胀,主要是货币发放过多、成本推动、输入型以及投机推动等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央行进一步对于通胀,会出组合拳,考察不同工具的效应,组合拳=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 加息外汇监管。货币政策重心将转向防通胀,数量工具与价格工具配合使用,在进行总量对冲的同时,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坚持人民币渐进升值,明年贷款增速将低于今年。

  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引发通胀,推动了农产品上涨是不争得事实。10月央行作出了令外界颇感意外的加息之举,昨日又存款准备金上涨0.5个百分点,为什么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来的那么突然?是因为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通过此次加息向市场释放中央决心调控通货膨胀预期的意图,以及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也许是。可我以为央行加息其实来的晚了。货币超发已经那么严重,早就应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货币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如何消化超量货币?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难解的问题。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来化解货币超发既不现实也不可行。有学者根据中国改革的早年经验——“水多了加面”得理念推算出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是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

  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确认为通胀风险将显著上升,央行将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建立逆周期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弹性;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和控制好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这表明加息预期将持续高涨,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艰巨任务。

  也许有学者建议影子金融机构将被纳入监管,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将覆盖评级机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公司等影子金融系统,逐步消除灰色地带。12家股份制银行已经在共议转型,要么转型,要么淘汰,这是当前及未来几年中小股份制银行必然直接面对的战略选择,因为突然加息预示通胀已成经济头号大敌。在CPI再次冲高及创新后,收缩流动性,控制通胀向恶性发展已经提升为央行首要的任务。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加息是一把无奈而又不得不拔出的利剑。特别是,房地产调控历经一年而收效甚微,在负利率的推波助澜下,买房成了很多人保值的最好选择,而各种商品的轮番涨价使得“价格翘尾”的种种说辞不攻自破。可以说,负利率和宽松的流动性已经成了当前价格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加息事实上成了央行不二的政策选择,但一旦加息,人民币将升值。

  就房价而言,也只有在加息等政策利器之下才会回归理性。加息尽管属于“两难”的选择,会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热钱,对中国的外贸形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加息应该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只是这次加息属于非常温和的加息,加息之后负利率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变。

  通胀猛,加息晚,知道了这些,就知道为何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工资是永远的痛!”为什么涨工资永远都比物价涨的慢?

  看一下民间真实的现状就知道为什么涨工资永远都比物价涨的慢的道理:最低工资并不等于应发工资;加薪还未现钱影,柴米已然涨上来;最低工资标准往往最后又都会成为各地的普通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物价也在飞涨,期待个啥? 涨工资的雷声响,涨物价的雨点凶,涨工资是只听雷响,难见雨点,涨物价时,不听雷声,只见雨狂。 关键是社保与减税。只能导致更多的小企业关门。 希望不要带来物价的飞涨,要不下岗人员的生存就更难了。如果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当作官员的政绩,那就太可笑了。按劳分配オ是最重要的。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那オ是真正的政绩。物价上涨得厉害,工资涨点不够买米。工资与物价,新一轮的龟兔赛跑,不过这次兔子可没睡觉。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解困”的标准也应大幅上调,这与维稳工作有好处。画饼充饥。有工作的可以涨工资,没工作的涨什么?怨气?年年都说涨,但是工资始终没有物价涨得快。没工作的就等死吧。 工资上涨谁来买单,中小企业成本增加利润更低,国有企业伸手要补贴毫发无伤。用我们低廉的劳动力为世界提供廉价的商品的时代应早日离去,应为我们自己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不想办法把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收入提高,给谁加薪都是加剧贫富差距。是不是又一次“被调资”?内地进入密集加薪期,让人想起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过这句话是说给政府听的。不期待,稳定的物价比什么都重要,关键是要降税,大幅削减财政开支,才是王道。希望中国有一天不仅仅是靠加工工厂来养活中国人,而应该是技术创新。 最低工资上浮30%都招不到人,调不调有什么意义?在政府、媒体高喊给企业加薪10%-30%(100-300元),让老百姓体面劳动的时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会偷偷的率先加薪500-1000元。中国工资折换成黄金,13年没涨,全世界绝不仅有。 为下一轮房费、医药费、学费、衣食费的巨幅上涨创造“充分”理由。加薪还得贴心,降税也需降价,否则还是换汤不换药。国有企业工人工资并不高,当官的和办公室的人才工资高,千万别讲平均工资,提低降高才正确。 合理控制物价,努力引导无业者就业才是该做的事。如果居民的水电气和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需要都涨,还不如不加工资。 只怕最低工资的上调还没有房租涨得快,管理中缺失了人性化也一样留不住人。最低工资还未上调,房产部门直管政策性福利房的租金就上调了140﹪多,狠狠地给了买不起房改房的低收入群体一刀!物价涨!房价涨!房租涨!工资涨? 就象骑着牛车追宝马! 看看,着就是民间的声音!

    希望工资上涨这个道永远打败CPI上涨这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