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2010年11月3日 李俏红
贾少华开在新浪的博客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他告诉记者,他从2009年4月开始写博客,如今博客已经成为浙江省点击量最高的教育博客了,直接被新浪首页和博客首页推荐的博文达59篇。
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
打开贾少华的博客,共有177篇文章,写的基本上是有关教育的内容。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内容从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到高等教育无所不涉。共分五大类,包括“教育时评”、“临考驿站”、“家庭教育”、“灯下闲谈”、“边走边读”、“媒体报道”等。看看那些标题就很吸引人,如《清华北大沦落为二流是好事》、《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博士值钱,怎不给钱?》、《重点高中已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大学校长不如村长》等。
2009年,此博客被评为“公认的能提供思想营养的百名教授博客”之一。浙江省有两人入围,另一名是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
在贾少华的博客上留言的网友很多,大家纷纷就他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贾少华说,他的博客并不追求点击量,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和水准。
在新浪开博
提起在新浪开博,贾少华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2009年的一天,新浪网突然来了电话,说在一些地方看到他的文章,比较感兴趣,邀请他到新浪开博。
当时,贾少华周围有很多人都开了博客,但他自己并没有这个想法。因为他日常工作太忙,怕没时间写。接到这个电话后,他想,现在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网络阅读已成趋势,为使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有更多的人知道,开博是个好方法。刚开始的时候,他更新得不快,新浪网就催促他。现在,他每周都会上两篇新博文,更新比较快。“文章写得多了,特别是引起人们关注后,自然而然就有一种动力促使你去更新。”
今年9月6日发的一篇博文:《大学一堂课需要多少钱》,仅20天时间,点击量就达到3万多人次,有380多人在文章后面留言跟帖。
没想到博客影响这么大
“我开博客时间不长,博客所产生的影响比我的想象要大许多,这从留言、纸条、评论中可以看出来。我的博客,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看见,还有媒体转载。”
2009年11月21日,贾少华发表在博客上的《美国大学校园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被《报刊文摘》转载,还被中央电视台读博栏目采用。
更有意思的是,贾少华去年春节到美国,在博客上写了一组旅美日志。结果,一位美国硅谷的工程师就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到自己所在的斯坦福大学游玩。这位工程师说,看了贾少华博客上的文章后,觉得和自己有许多共同的观点,所以很想和他见面,认识一下。
博客素材来自生活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写的博客大多是教育时评,素材来自日常工作和生活。”
贾少华的每一篇博客都是有感而发。前段时间有一篇点击量达两万多的博文,题为《中国大学怎么都成了克莱顿大学》,提出了中国的大学文凭为什么不被外国认可这一尖锐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他的观点总是针对教育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也给读者提供一个新颖的阅读空间。
“想法时常会有,但写成博文往往要构思很长一段时间。既要思考,还要阅读和观察,比如我写《大学校园瘟鸡现象》就是通过观察写出了大学里一些学生对学习厌倦、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的现象。”
贾少华认为,一篇博文看似短小,要真正写好是相当难的。
利用业余时间写博客
作为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日常工作繁忙。一般他都利用业余时间写博客。
贾少华没有别的兴趣爱好,他最喜欢做的事是读书。他的阅读分专业精读和快速泛读两大类。在阅读的过程中,贾少华经常会有灵感突现。他的博文《不能承受的父母之爱》、《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就是在“父母皆祸害”的言论背景下写出来的。
贾少华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只要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他就“有话要说”。他写《拯救男孩》,类似主题不少人写过,但他觉得该怎么正确评价男孩,还有很多话要说。他觉得“男孩的落伍,是教育的落伍;拯救男孩,首先要拯救教育”。
不少网友在文后留言:“特别希望报纸、网络能转载这样的好文章,特别希望全中国的老师都能看懂这篇文章。”
“因为有了博客,我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我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国的人交流,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
随着博客点击量的增大,义乌工商学院的对外影响力也扩大了。一些外地学生因为看了贾少华的博客,写信要求来校读书;一些外省高校也通过他的博客加深了对贾少华的印象,纷纷请他去讲课。
贾少华说:“博客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方便,我现在已经深深喜欢上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