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物語--食在中國


食在中国

       来到大陆聚会最多的就是吃饭,在台湾或海外是不轻易请吃饭的,大都以商务会议或短暂的商谈来谈事情,但在大陆似乎都在餐桌上才能将事情敲定,喝醉后才能显示友谊,这让许多老外都惊讶中国人的热情。但其中也是大有学问的,有些餐厅是纯为政府机关而开设的,一般民众根本无法进入消费,不是不能进入而是贵的吓死你。那很多是为报帐或显示尊贵而开业的,菜肴可说是平淡无奇,但仍能天天爆满,因为社会环境需要这样的餐厅。

      大陆北方的餐馆流行包厢,即使两个人吃饭也要个包厢,因为不想让人知道在谈些什么,在南方就不会那么强烈,但越高档的餐馆包厢数就越多,个人隐密性在中国已越来越受重视,豪华的餐厅一家一家的开业,但也有许多在一年内就歇业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呢?因为社会进步了,口味也要求更精致化了,菜品太差的势必会遭到淘汰,招牌菜是似乎是吸引老客户上门的必杀法宝,如果没有好厨艺将也会是昙花一现,过一阵子将没人记得此餐厅了。

      但是在中国开餐馆仍然是一个最好的投资,民以食为天的概念已深植在许多人的心中,不论是小吃店、快餐厅、连锁餐厅、特色餐馆、顶级特色餐厅都已在大陆各一线城市发展迅速。从每个人消费5-10000元的等级满足各族群,但脱离不了三个基本要素:菜品、环境、服务。许多后来倒闭的都是在这三个问题上出现了问题,除非真的是有绝世好菜非吃不可,但至今仍未遇到此类餐馆,在国外会颁发米其林的星级鉴定,中国也有几家但也是因为外国人喜爱他们这些餐厅特有的元素,其大厨都是大有来头之人,不是几个农村小孩能烧的出来的菜肴。其所以昂贵在于其技术与典故,即使很简单的材料也可烧出让人念念不忘的菜品,广为流传在饕客之间。

       中国的厉家菜之所以吸引世界各国首领品尝,原因是满清皇朝的故事典故吸引着他们,加上御厨总管的头衔以及其后人的研发及努力才有这一席之地。但谭氏官府菜就不行了,价格一样贵但吃的人觉的不值,且典故不具说服力自然慢慢淘汰在社会中,异军突起的俏江南,装潢的华丽是吸引眼球的注意,但菜品始终不能说是上乘,流行会只是短暂的,每一年都会再出现更华丽的餐厅,只有菜肴是打不败的,投机的餐厅往往三年内就会走下坡,因为出发点就没想长远经营,忽悠一下造成话题,时间久了大伙也就还是去寻找好吃的餐厅。

        在中国的餐厅中最薄弱的一环就是服务,尤其那些官方的餐馆,吃饭有时毫无服务可言,原因在其领导也不太会呀!餐饮是一服务行业,礼貌、专业、卫生是基本要求。我时常会要求我合作的单位遵守一些规定,但最后会一样乱套,因为餐厅的工作人员无法找到高条件人员,许多人都认为那是乡下小孩才去做的工作,来的人员素质一直很难提升,吃饭这门学问期实在童年就已开始教育了,难怪有许多长者说看他吃饭就知道有没有家教了。

        我一直期待能有机会把一家餐厅经营的内外兼顾,许多好友都劝我那只有五星级的国际饭店才行,我不能把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强加在一般餐馆中,毕竟当年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去上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