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有人甚至认为马赛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一旦你进入马赛城,你就会为之着迷,灿烂的阳光,热闹的海港,宁静澄澈的海水,人来人往,不同肤色,你会为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而感动。它的包容、它的粗犷、它的躁动,这一切构成了它的魅力。
从阿尔勒驱车去马赛,沿着海岸,这里已经属于地中海沿岸,远处的帆船,静静停歇在宁静的港湾内,第一次看见泄湖,于大海旁出现另一个独立的湖面。泄湖是一种自然现象,当波浪向海岸运动,泥沙、珊瑚等物质在海浪的作用下,平衡于海岸堆积成仿佛堤坝式的离岸坝,渐渐地,泄湖形成了。大自然是神奇的,人类建设堤坝的技术也许就来自于自然的启示。
马赛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水手建造了马赛,当初只是一个贸易点,它的最初名称为马萨利亚,现在是马赛的旧港。公元前1世纪并入罗马版图,后来几经衰落,直至公元10世纪,马赛重新繁荣。1481年,马赛才并入法兰西王国的版图。二战之后,大量北非移民进入马赛,马赛得到快速发展。
今天的马赛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它在1789年,就已经成为世界性港口。1832年,马赛成为仅次于英国伦敦和利物浦港的世界第三大港。人们都知道,法国的国歌叫《马赛曲》,这首曲子出自业余音乐家之手,鲁日.德.李尔于1792年,创作于斯特拉斯堡,最初的名字叫做《莱茵军战歌》。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人高唱《莱茵军战歌》挺进巴黎,以支持革命,后来,这首曲子成为法国国歌,称之为《马赛曲》。
19世纪以来,北非和西非国家被法国征服,于是,马赛港成为法国殖民扩张的基地和掠夺来的财富的中转地。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它又成为法国与中东、亚洲联系的重要门户。
马赛港口,凉风习习,众多的游艇聚集岸边,它们等待扬帆,将游客送往喜爱的地中海小岛,我们没有打算在马赛居住,我们今晚要赶往土伦居住,一趟航程一个来回最短要两个小时。
站在港口,那些地中海小岛或清晰,或迷蒙,海水荡漾,被保护得很好,像初生的婴儿,纯洁,无丝毫杂质。我们瞭望着,那个叫伊夫岛的岛屿在哪里?那个大仲马在小说《基督山伯爵》中描述的伊夫堡就在伊夫岛上。伊夫岛因了小说而出名。但凡来马赛的总是希望到伊夫岛走走,伊夫岛上有个曾经用来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选择和放弃,我们只能放弃,不过在赶往土伦的路上,我们还是收获了惊喜。从马赛前往土伦,依然是沿着海岸走,进入眼帘的依然是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那美丽的景色。
快到土伦的时候,我们看见小路傍边正打算收摊的跳蚤市场,这是个很小的跳蚤市场,不到十几个人,将自己家中不用的物件拿来卖。马上停车寻觅,看见一大堆镀银的西餐具,那些刀啊叉啊勺啊什么的,一大把,想买,却被阻止了。理由是你说回到家中,谁还去做西餐啊,再说也不会做。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那捆西餐具,至今仍然喜欢不忘。
总是有收获的,我们买到了喜欢的铜器,一对铜质的鹅,一只高昂着头,似乎在鸣叫,一只优雅地低着首,似乎在沉思。还买了一只铜质的小花瓶和一个小盒子,上面都有精美的浮雕。都说在这种跳蚤市场上可以淘到心仪的物件,的确遇见了,因为今天是星期天。
傍晚,面对地中海的广袤,柔和的夕阳,寂静的海边,让人遐思无限。
看着夕阳下的港湾,我也留了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