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挑战者乡村基:从模仿到力图超越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肯德基麦当劳通常都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快餐店。但在重庆不是。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回忆说,当他在2007年到重庆时,发现有一家向当地消费者提供中式快餐的门店客流量非常大,比同等地段的肯德基还热闹。

  消费者用脚投票,投资者则用手投票。2007年6月,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基金向这家名叫乡村基的快餐连锁企业投入2000万美元。在随后举行的投资者大会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计越被反复问到,为什么会选投乡村基。计越于是站起来反问台下的投资者:“在场每周至少会去乡村基吃一次的朋友请举手。”结果现场90%的人都举起了手。“其实他们自己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计越对记者说。今年9月28日,乡村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餐饮企业。

  长期以来,许多中式快餐都试图与麦当劳、肯德基这类西式快餐一较短长,但大多都败下阵来。乡村基是极少数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开创赢的纪录的本土挑战者。不过,在其诞生之初,却来自于对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模仿与追随。1990年代,肯德基与麦当劳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在不甚发达的西部,这两家西式快餐公司甚至被视为时尚、高级的就餐场所。在消费者的误读中隐藏的市场空白被乡村基创始人李红发现,她决心以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销售炸鸡和汉堡,很快地,这家最初名为“乡村鸡”的模仿者在重庆打开了市场。

  不过,挑战在于,一味模仿西式快餐的乡村鸡在重庆这样的地区遇到的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冲突更大。虽然当时乡村鸡的炸鸡腿、薯条卖得不错,但却无法像中餐一样成为消费者的必然选择;乡村鸡虽然有价格优势,但在口味与品牌信任度上仍然无法与肯德基麦当劳媲美。单一的西式快餐产品路线走到了终点。1998年,乡村鸡开始向中西快餐兼有的方向转型,根据重庆当地人的口味开发出了以川式小炒为主的一系列中式快餐。让一开始心怀忐忑的李红惊喜的是,中餐系列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逐渐超越炸鸡系列,成为菜单上的主打产品。2005年底,为了规避禽流感的影响,李红把“乡村鸡(Country Style Chicken)”改名为“乡村基(Country Style Cooking)”,意为乡村原始风味烹饪,并彻底告别对西式快餐的模仿。

  如同如家(HMIN. Nasdaq)在改变过去阴暗、脏乱的招待所那样的酒店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样,乡村基的聪明之处在于,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高档中餐馆的需求之外,对干净、快捷的快餐式大排档亦有巨大的消费升级渴望。长期以来,让许多中式快餐折戟的关键问题是无法做到标准化和工业化,但现在,类似乡村基这样的在区域性市场取得成功的连锁快餐企业已经有能力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为其在全国扩张铺平了道路。秘诀就是:其发展模式如何能做到内部可快速复制,而外部却较难以复制。

  【标准与标准化】

  在川菜的各类烹饪手法中,排在第一的便是炒。炒菜的最大优势则在于鲜、香、脆,对于火候与时间的灵活把握要求高于其他烹饪手法。这就决定了乡村基的经营模式有别于其他快餐—中式炒菜均在每家分店的后厨现场小量炒制,以保证新鲜和美味。

  然而这种模式却触犯了快餐的两大禁忌—速度与标准化。所谓快餐,即能够现点现吃,乡村基的现场制作如何能够满足这一点?管理着约30家分店的重庆区域经理罗光林说,乡村基有个严格的“一分钟标准”,即顾客点餐与取餐之间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一分钟标准”的背后是中央厨房与乡村基厨师培训学校在支撑。中央厨房负责准备好所有的食材和配料,比如将肉、菜切割,将量化到克数的配料组合装包;当配送中心用保鲜车将食材和配料统一配送到各分店的时候,厨师只需要完成现场炒制这最后的一步。

  最后一步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各个分店菜品味道的好坏与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为此,乡村基成立了自己的厨师培训学校,由资深的厨师定期对新手进行培训,以做到烹饪流程标准化,这包括原料下锅的先后顺序、烹饪时间与火候的把握等等。根据客流量的大小,乡村基的菜品通常是3份起炒,往上还有5份、10份的标准。而米线、面条类的产品则是单份煮。乡村基的米线和面条全部由自己生产,生米线用开水泡8至10分钟,倒掉热水,再用冷水透凉,才算发好了,这样运送到分店里煮的时候烫30秒就熟了。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废弃时间,炒菜45分钟之内卖不出就废弃,米线、面条类是5分钟。凌晨运至各分店的原材料在下午三点前没有用完的也会被废弃。

  在乡村基的各个分店里,都挂着一张损益表,上面显示着当天的废弃情况、浪费情况和员工节约情况等各项指标。每个分店要努力完成这些指标。值班经理每天会检查,并汇报给上级的区域经理,最终汇集到总部,进行成本的控制。每种菜品都有明确的配料表,材料的重量规定全部精确到克,只允许有2%的误差范围,操作人员要使用专门的刻度量杯和小勺量取调味品。因为每种蔬菜、调味品的进货数额按标准能够产生多少盘菜都有预先设定好的理论值,每天盘点时只需拿实际值和理论值对比,就可知标准操作的程度高下。

  但即便如此,现场制作模式管理的难度与风险也要比工厂流水线模式大得多。“餐饮的出发点是口味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不能为了标准化而做标准化。”计越认为,现场烹饪与流程标准化的结合就是乡村基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手艺优良、手法娴熟的厨师则成了乡村基的一块核心资产。为了尽可能让这一部分人力资源稳定化,乡村基制定了公平的晋升制度,厨师培训学校里有四个考核等级,从低往高依次是厨工、厨师、厨师班长和总厨。在上市之后,总厨级别的员工还可以获赠公司期权。

  不过,挑战在于,以川式小炒为主打的乡村基,能否征服中国其他地区消费者口味?因为乡村基采取现炒而非完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如何保持一致口感也是难题。李红说,在向全国扩张过程中,乡村基的川菜特色定位不会改变,但会根据不同区域的饮食习惯做微调。比如,新推出的酸辣牛肉粉将在重庆、四川以外的地区上市,它不是重庆地道的酸辣粉,而是经过改良的加有牛肉块的酸辣风味粉条。乡村基研发部总监肖成表示,针对不同地域的分店,会在乡村基现有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增加20%的区域特色产品。

  肖负责的产品开发部不仅负责新产品研发,更重要的是制定标准。为了保证供应米饭的可口,研发部选择了不同区域的优质大米进行实验,包括洗几次,浸泡多长时间,多少压力蒸多长时间都详加对比,最后才选定了东北大米。但就在多种东北大米中,乡村基也对比了不下5个区域的品种。而其检查的标准也一目了然,就是严格按照工序生产的米饭颗粒饱满,放置20分钟米粒后表面会泛起油亮的光泽。为了便于操作,研发部还专门画出了操作流程图,而这一切都做好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培训和执行了。

  【直接控制力】

  2008年初,乡村基分店数量仅为9家。目前已经达到110家,覆盖了重庆、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上海、贵阳七省市。到今年底,分店数量预计超过130家,比年初时增加50家左右。李红透露,明年的扩张速度也不会低于今年。

  在乡村基分店布局图上可以看出,其覆盖范围以重庆直辖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一个更安全和可控的扩张策略,体现在物流与饮食习惯两个方面。首先是位于重庆的物流中心与中央厨房可以更便捷地将原料运送到周围省市的分店;其次,这些地区的饮食风格有一个共同点:喜食辣,主打川菜的乡村基更容易赢得消费者。

  唯一的例外是上海,且上海第一家店开业的时间早在2007年。“上海是我们对一线城市的一块试验田。”李红坦承。现阶段一线城市的外出就餐的消费习惯超前于其他地区,对冀望成为全国人的“川式厨房”的乡村基来说也是不得不攻克的一块阵地。现在,乡村基在上海已有四家分店。

  乡村基分店布局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各省的分店几乎集中在省会城市,没有呈撒网状。计越对本刊表示,快餐行业的特点决定要在一个城市形成完全的占领才能制胜,如果在每个城市都只有一两家,那么最终这一两家也会被挤出市场,“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把它做深了”。他认为一线市场有更高的消费能力,而二线市场则有最广大的消费群体,因此不管是哪一级城市,只要在每个城市都能做到100家以上,就说明在重庆和成都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就值得投入。

  “很多企业都希望超速发展,搞加盟,希望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李红说,“中式快餐是一个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门槛低。”乡村基在扩张时坚持不搞加盟,只采取直、联营连锁的方式发展。对于联营者,乡村基仅仅要求其入股30%扮演投资者角色,乡村基出资70%并负责管理。在2007年引进风投后,乡村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回购联营餐厅的股份,并且决定今后只做直营,更进一步强化控制力。

  “我想把乡村基做成快餐中的沃尔玛。”李红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李最为敬佩的管理大师之一,他提出的低价原则和“三米微笑”服务等都为乡村基所遵循和沿用。

  乡村基有句最著名的口号:“每天进步一点”,这句口号也在被李红身体力行着。计越回忆起与李合作时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些细节,比如李明白今后跟海外投资者沟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她就听英语电台来学习英文,不过一年时间后,再开投资者大会时,李已经可以跟外国投资者用英文自由交流了。合作三年来,红杉对乡村基最为满意的一点就是团队的进步。“这个公司是让我们操心最少的公司。”计越说。